第 49 章(2 / 2)
隔天起来天是阴的。
灰蒙蒙一片,地上蓄着一滩一滩小水洼,到片场来,每个人鞋尖都是湿了一块。
崔明伍沉着张脸,一夜没睡好,头发乱,五官也皱巴成一团,眼下乌青重成两个半圆,刚拧开水杯盖子抿口茶,就瞧见斜对角廖西闻在小折叠椅上坐着磨指甲。
他一愣,“你来干嘛?”
廖西闻吹一口指甲碎屑,懒洋洋道:“没事儿过来看看,下雨了,我那边歇一天,给演员缓缓状态,可比不上崔导,这效率高的,小廖我拉马车都追不上。”
崔明伍嘴角微搐,白眼一翻,不稀得搭理他这幅阴阳怪气的嘴脸,转过身去,眯起眼打量一圈忙忙碌碌的片场。
演员都在上妆,摄影组在搭机位。
今天天阴,租用的教室朝北,位置既好又不好,灯光调试了半天,终于调出了最合适的光影感。
灯光组的人很兴奋,像是完成了什么大事似的,一直在说这个打光效果很难得,天气,光线,方位,角度,都必不可少,过了今天恐怕很难再有这个感觉了。
崔明伍的眼底却始终团着雾,也不说话。
沈南进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来,他换了身校服,白Polo领的棉衫和藏青色裤子,裤脚略微有一点长。
昨晚崔导发脾气的事儿其他人也都知道,私下还悄悄八卦了一下听说沈南去酒吧不太像话,难怪崔导生气,可后来又似乎不是,沈南是去看病了,还是被廖导大半夜顺路送回酒店的。
一时这样,一时又那样,叫人琢磨不透。
不过,几个人偷偷往他手上一看,空的。
这场戏算第一场重头戏,任野转学过来后第一次和看他不爽的同学产生正面冲突,台词不少,另外几个配角演员一小时前就早早过来准备,各自手里拿着剧本背词。
阿泰跟在沈南身后坐下,张望一圈,低声问:
“要不要我回去把剧本拿过来啊?”
沈南擡头看了眼外头还在滴滴答答落雨的天,觉得来回再跑一趟很麻烦,拉住他:
“算了,没事。”
“可这不会显得你不认真吗?”阿泰见沈南坐下后又拿起了手机,替他着急,他一个新人主演背后黏着多少眼睛数也数不清,“一会儿那场戏……”
沈南朝他招一下手,把手机屏幕亮给他看。
似乎是一个小应用程序,界面简洁,高度仿真。
“我有个朋友在清华,和他的同学一起做了这么一个小程序,是专门用来背书的。”
沈南说的这个是彭响在几个月前给他辅导时就琢磨想做的,他背书其实不慢,可多了也容易混,达不到彭学霸的基础要求,这个月月初终于有空搞出来了,找他做测试。
沈南试用了几天,很好用。
而等跟那几个配角演员提前走一遍对词时,他也是词记得最多最牢的,一点没丢人,叫周围一圈有意无意看热闹的人都心服口服。
不一会儿,场务到崔明伍面前说:“崔导,差不多快布置好了,十分钟后我们开拍?”
原本正摊着的廖西闻默不作声坐起来些,准备旁观,而从他的角度看过去,却发现崔明伍的神色严肃又生硬,眼皮像失去了弹性,一动不动地耷在眼眶上。
崔明伍已经烦了一早上,得从今早刚起床那会儿说起。他昨晚被廖西闻气得没太睡好,六点不到就出了酒店,在不远的一条街上溜达。
这条街连通居民楼,与满墙根潮气缠缠绕绕的,是蒸汽弥漫的早茶铺子,果蔬摊位,高低错落的异地方言。
他撞上两个早点小老板吵架,磕磕碰碰那点事儿,越吵越大声,不一会儿人堆围起来,有个人在后头问其中一个在骂什么。
崔明伍起初还没留神,当是这人也跟他一样是外地来的,听不懂也正常,后来才发现不是。是那两个小老板,其中一个说的是标准粤语,另一个说的则是梅县话,音调上听着差不多,其实是两个东西。
他当时心里就毛躁起来。
按原作的设定,任野这个角色就是从梅县那一块来的,而沈南在培训的时候只找老师教了标准粤语。如果今天这场就用标准粤语直接这么拍了,严格意义上讲,算是一个漏洞。
崔明伍严谨惯了,原地转了两圈,还是把现场人都叫到一起,将情况说明清楚。
“今天先不拍了。”
他斜一眼廖西闻,回敬,“我们跟a组一样,歇一天。”
最先犹豫的是灯光组的组长。
依依不舍地瞟了眼辛辛苦苦置了一早上的景和光,还试图劝一劝:“崔导,这点细节其实大多数观众他也听不出区别,甚至哪怕听得懂粤语可能也没几个人会去想到这一点……”
崔明伍:“我能想到就说明有别人能想到,观众比你想的聪明多了。”
“那或者后期配一个呢?咱们毕竟这么多人辛苦忙了一早上。”
崔明伍紧紧眉头,像是烦了,扭脸转向廖西闻,把矛盾丢给他:
“廖导,你是总导演,你决定吧。”
廖西闻从头到尾听下来,其实没有另外的想法,他跟崔明伍一样,更不能接受片子出来有明显的漏洞,于是站起来,环视一周,难得主动擡手,宽慰似的拍了拍灯光组组长的肩膀。
“后面几天都下雨,这个效果还能复刻,今天辛苦了,给大家放假。”
灯光组组长一听这话,顿时泄了气,无可奈何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一圈翘首以盼的组员。而就在一片唉声叹气暗暗交错时,一直等在人堆外围的沈南小心举起了手。
“那个,廖导,崔导,我学了一点梅县话,应该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