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往(2)(2 / 2)
“不识此人,”正于此时,老夫人听得一旁客官的叫唤,便随意地撂下一句话语,不再与之理会,“姑娘口中之人,从未有过听闻。”
“多谢,打扰了。”见其已然走远,不愿与她再续下文,姜慕微只得轻叹一声,随后行出了酒肆。
瞧那老夫人疑神疑鬼的模样,分明是知晓些什么,可为何听她道出颜玉的那瞬息,眸色却透着些许惊慌……姜慕微尤为不解,缓步向那村落内再而行去。
向前行了不多时,她便瞧见一座被损毁的高大神像,断瓦残垣,萧瑟荒凉,周围一方之地已是满目荆榛。
姜慕微驻足良晌,眼前之景令她有些不明其意,望及一位秀朗的公子行过,忙上前将他轻巧地拦了住。
“这位公子,多有打搅,”又觉冒昧,微俯了首,她擡眸,再度望向不远处的神像,“请问这村落里,为何会有座破败的神像?”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公子诧异非常,顿了片刻,亦是将她打量了一番:“外乡人?”
“小女确是从外乡而来,对这天浮村颇感兴致,所以才冒昧相问。”缓缓垂下眸子,她似是又怕惊扰了他人,迟疑地轻声言道。
可那公子仍是不领情,肃然地望了她一阵,却是有意地将她劝止:“既是外乡人,便莫要打听此村落之事,以免惹祸上身。”
“曾有一位颜玉公子居住于此村,”瞧着面前之人作势要走,姜慕微脱口问着,“公子可有耳闻?”
见眼前的姑娘对其劝告置若罔闻,公子不予回答,拂了拂衣袖,快步便行远了去:“小生需得赶路,奉劝姑娘莫要再问了。”
姜慕微顿感沮丧,怎地这村中之人皆是如此,听得颜玉的名讳,便如同听得那鬼神之名一般,不愿提及,畏惧般敬而远之。
忽感疲惫不已,她坐于一旁的石阶上,擡袖拭了拭额上的汗珠,只觉这一切较她作想的更为繁杂一些。
待她静下心来,歇息了少时,她正欲重振起身,便听得身后传来一句低沉之语。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姑娘为何要这般执着,去打听一人?”
她循声回眸望去,瞧见一位拄着杖的年迈老伯正伫立于石阶之上。
疑虑不安地瞥向四周,在断定这老伯确是在与她言谈时,她微愣了神,迟迟不肯作答。
“外边天冷,姑娘进屋吧,”老伯捋了捋长须,见着天色已暗,转身便向一旁的屋内行去,“老夫恰巧闷得慌,有这闲心,能道一道姑娘的口中之人。”
不知这位老伯观望了她几时,许是有着些善心,颇为不忍,才欲将那村人闭口不言的过往道于她听。她跟上步子,恭敬地道了谢:“多谢老伯。”
随着老伯进了茅屋,姜慕微坐于木桌的一侧,瞧着这里屋虽为简陋,却是洁净无尘。她见着老伯慢条斯理地沏了盏茶,随后瘸腿而来,有条不紊地将茶盏置于她面前。
“姑娘如何称呼?”那老伯不紧不慢地问道,神色随之肃穆起来。
她顿了晌许,敬重般答着:“小女是为姜氏。”
明了地微颔了首,老伯直言道:“姜姑娘为何要来此村,寻颜玉公子的雨迹云踪?”
她听罢,浅浅一笑,作势编了一谎:“爹娘将小女许配于那颜公子,小女便想着,来颜公子的故居,寻得一些旧梦之事。”
听闻她此语,老伯不由地笑了笑:“姜姑娘莫要说笑了,颜玉公子乃南祈当朝国师,何来婚配一说。”
“原来老伯皆是知晓的……”她讶然了一霎,歉疚地避开目光,忙道着些许歉意,“抱歉,小女有意言谎,却为身不由己。”
老伯似是习以为常,也不将她责怪,只叹了声气:“不仅是老夫,这村中的每户人家皆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提及罢了。”
“这又是为何?”她愈发不解。@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眉目凝重了微许,老伯随即缓声道来:“颜公子曾是这天浮村……带来灾祸的天煞孤星。”
她猛然一怔,本端着茶盏的手滞在了空中,茫然之感顷刻间涌入了心底,激起了惊涛骇浪,莫名地引得她微许心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