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章(1 / 2)
第 228 章
元鼎六年九月,刘彻以列侯敬献祭祀宗庙的黄金成色不足,剥夺了一百多名列侯的爵位,包括南奅侯公孙贺,曲逆侯陈掌,卫青三子以及童乡侯霍嬗。与此同时,又将天下分为十三州,设刺史进行监管。
新年过后的一日,卫青来椒房殿闲坐,提到泰山封禅一事,说道:“这一次封禅,陛下说要带上二皇子一起。”
“什么意思?”卫子夫立刻警觉起来:“他这是恨屋及乌,看据儿不顺眼了?”
封禅是大事,前世刘彻带的是喜欢的霍嬗,现在带的是刘闳,显然是要擡举刘闳。
“还不至于,据儿最近挺乖的,陛下也没有因为你们的事牵扯上他”,卫青将手伸在炭火上烤:“可是你们这样下去,我担心……”
卫子夫看他皱着眉头,给他添了杯水:“他现在就是跟我赌气罢了,据儿是他要生的,他养大的,也是他自己教出来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据儿的。”
她相信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基本水准,只要不是像前世那样求仙把脑子求傻了,他是不会轻易动储君的。
卫青取过水杯,低头看着耳杯里的倒影:“阿姐,我们都不年轻了,现在不会,以后呢?”
卫子夫看他泛白的耳鬓,鼻尖不由也酸涩起来,就算是重生,他们也还是避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个问题。
“别发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也不能护他们一辈子呀?”
卫青笑道:“阿姐倒是看得开。”
“看不开又能怎么办呢?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做主的!”卫子夫也给自己添了水。
卫青明白姐姐的苦,他这一辈子虽然辛苦,可好歹是痛快活了一回,而她却一辈子都困在深宫里面,身不由己。
“有机会你多跟他聊聊,他气我,怨我,我可以理解,你看看他到底想怎么样,我尽量去弥补。据儿那边呢,你们在朝堂上多教教他揣摩他爹的心思,心中要有自己的盘算,不要依赖他爹的宠爱。要我说陛下擡举刘闳不是坏事,正好让他有点危机意识,他的太子位并非坚不可摧!”
和前世一样,刘据继承了卫青仁厚的特点,能够体会民间疾苦,心向百姓,不同的是,这一世的他几乎是在刘彻身边长大的,父子之间交流很多,哪怕有些政见相左的地方,他们也能彼此理解和体谅,闹不到朝堂上去。加上各方战事如鱼得水,刘彻威望很高,刘据很崇拜他的父亲,二人几乎没什么矛盾。唯一让人头疼的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涉世不深,多少还是有些天真的,这个光靠说教没有用,还是要让他多经历一些。
卫青也想跟刘彻聊聊姐姐,可每次提到姐姐,他总是想说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的感觉,以前他偶尔还会抱怨姐姐两句,现在连抱怨也没有了,根本没法聊,每次都不了了之。
“我知道了,据儿还不错,品行温厚,有勇有谋有决断,王温舒那件案子,陛下对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有时候我就在想,做卫家的儿女到底是福还是祸?不管是据儿还是伉儿,放在寻常人家都是不差的,可放在咱们家就总显得弱了些。都说时势造英雄,不是孩子不行,是你们太厉害了”,卫子夫捧着茶水自言自语:“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放眼汉室百年,像你们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不是还有去病吗?”卫青望着姐姐。
“万一有一天,去病走在了我们前头呢?”
卫青:……
“后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机遇和能耐,如果你们不在了,卫氏一族的荣光必然退去,到时候他们会面临什么?我们能护着他们长大,不能护他们一辈子,他们该学着自己保护自己了。”
做他们的儿女是悲哀的,平庸本不是错,可生在卫家却是致命的,他们被父亲的光辉笼罩,还要面对一个强势又命硬的皇帝,如果她有足够的能力,她会竭尽全力庇佑他们,可她不是刘彻的对手,所以她希望他们能自己保护自己。
卫青不是很担心自己的三个孩子,平庸一点没什么,只要不做恶就行,有去病在,他们能平安退出朝堂是最好的,也避免落得像田蚡窦婴那样的下场。他只是不放心刘据,父母闹不和就算了,现在还多了一个刘闳,他以后的日子只怕不会好过。
元封元年春二月,刘彻带着刘闳前往泰山封禅,陪同出行的有卫青,卫长公主和霍去病,命太子刘据监国。
卫子夫于未央前殿送他离开,随后步行返回椒房殿,融融春日,温暖舒适,刘据扶着母亲,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你父亲带弟弟封禅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卫子夫问。
“父亲很宠爱二弟。”
“还有呢?”
刘据想了一会儿说:“儿子要失宠了。”
“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