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第55章
回到伦敦,方衍又回归了正常的节奏。
其实,平心而论,这一次米兰之行,对他也不是全无好处的。比如,在他出发之前,正卡在剧本创作的一个关键点上,但在米兰意外见到了温从云,他突然就又思如泉涌了。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每天例行要去参加的活动之外,他又开始了稳定地创作,虽然,他还不确定,《十日梦》写完后,要不要问世,但眼下最要紧的,是把这个故事写完、写好,毕竟,他真的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去创作一个故事。
随着交流活动接近尾声,大家每天的任务也越来越少,方衍得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创作,在活动行程正式结束的前一天,《十日梦》的初稿成型了。
方衍大呼一口气,这是这趟伦敦之行的意外收获!
鉴于故事的特殊性,他没有第一时间把稿子发给冯勉看,尽管他们早就约定,冯导要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做方老师的第一个观众的,不管会不会最终执导,即便不执导,也可以帮方衍找到合适执导的导演。
方衍将稿子打了出来,装订好,这不是一个类似《撕夜》那样的纯剧情流故事,甚至台词都不多,全靠舞台设计和意境,全篇也不过三万字,不厚的一沓。他虽然是在笔记本上创作,但习惯于把成稿放在手边,便于他随时想起什么,及时修改。
活动的最后一天,正好是伦敦电影学院举办的希区柯克电影展,主办方就给每人发了一张入场券,自由活动就好。
方衍也起了个大早,跟着几名同行一同去学院的影剧院观看了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他知道伦敦是希区柯克的出生地,这里是绝对有资格来举办这样一场活动的,并且,尽管斯人已逝许多年,还是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影迷来来瞻仰缅怀,其中不乏一些影坛知名人士。
在被同行问道,‘是否有在未来编剧导演一把抓的想法’时,方衍忙谦虚摇头,像希区柯克这样的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等等于一身,并且每个领域都能做到极致的全才,数十年也就出那么一个,他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去创作剧本,就很满足了。
看完电影,是影展活动的自助午餐环节,许多同行都去找老友闲聊了,方衍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吃着午餐,顺便拿出手机,看看回国的机票,之前计划的周边游,也因为他现在满脑子都在自己的新剧本上,干脆取消了。
突然,一个餐盘被轻轻地放在了他的对面,方衍微微一皱眉,这谁啊,这么不讲究餐桌礼仪的吗?问都不问一下,就要坐他对面吃饭?
但当他看清那只熟悉的手时,他怔住了,然后,温从云就在他云里雾里的眼神里坐了下来。
“很意外?”温从云问道。
还用说吗?意外死了!
方衍试探着问,“你不是来看希区柯克的电影的吧?”
“怎么了,你觉得我看不懂大师的作品?”
“...那倒没有。”
温从云拿起刀叉,开始吃东西。
方衍从温从云一身商务打扮还有那些细微的动作里判断出,温从云是忙了一上午,不是单纯来找他的。不过资圈大佬来电影学院,也不稀奇,就是好奇,这么多人,温从云是怎么精准地找到自己的,方衍环顾四周,几乎座无虚席,他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在一大堆各种颜色的头发里找一头黑发,很难找吗?”
方衍点点头,有道理,但这也就是说,温从云至少是知道,他今天会出现在这场活动里。
温从云当然知道,让他的小助理稍加打听就知道了,那场编剧的交流活动今天正式结束,而电影学院又在举办希区柯克影展,他们没有不参加的道理,再加上方衍又是个把按时吃饭看得比天大的人,这会儿,不出现在这里,会在哪里?
两人埋头吃着东西,方衍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以为你早就回国了。”
“在意大利逗留了几天,又去了趟巴黎,前天到的伦敦,但一直在忙。”温从云说道,最后半句像是在解释,解释他为什么人在伦敦,却没有联系方衍。
方衍倒没放在心上,他再厉害,也不能改变温从云是个事业批的本质,就问,“你来电影学院是来谈合作吗?”
“来招人,温氏缺两个优秀的剪辑师,听说这里人才济济,我来看看。”
方衍眨眨眼,“那你该带几个专业人士啊,至少把付杰和冯导带着啊。”
温从云擡起头,盯着方衍,一脸认真地回答,“不是有你在吗?”
方衍拧着眉,转念一想,也是,他虽然没这么专业,但相对于温总来说,还是要专业那么一点点的,就问,“有人选了吗?”
“嗯,我让筛选出来的有几个,下午两点见面复试。”
“好。”
*
吃过午饭,时间也不宽裕了,方衍就和温从云在学院里逛了逛。
方衍是真的很怕温从云顺势问起他在国外留学的事情,但好在人家没提,只问了些他在国外这两个多月来的日常。
方衍直言,自己有在创作一个全新的剧本,等到合适的机会,会呈现到人前,温从云自然表示非常期待,但同时又有点失落,他以为临行前夕的那一场误会解除,会让方衍再次将自己放在心尖上,但人家远在异国他乡,非但没有表现出来任何的思念之情,反而连新的创作灵感都迸发出来了?他不甘心,问道,“是个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