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穿越之云与海GL > 镇国长公主

镇国长公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皇帝垂头丧气、不甘为人拿捏的模样叫长公主心疼不已。弟弟幼年登基,先帝着她为镇国公主,与三省长官组建政事堂内阁,共同辅佐皇帝。

中书省薛崇仁辅佐两代帝王,威望高,年事更高;门下省杨佐为人刚正不阿,性僻少友,虽无结党之忧,却也少有助力;剩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职位空缺,尚书令王贤忠统揽权柄,与藩王们关系亲近,其下六部尚书多为王贤忠心腹。好不容易拔掉一枚刑部尚书,长公主一派也是损失巨大,几与王贤忠之流撕破脸皮。

仔细想想,眼下的大周朝廷外有邻国虎视眈眈,内有藩王为患,内阁却羸弱不堪。若不是长公主深得民心,与十二卫将军齐弼私交甚好,将军又是先帝心腹,忠心耿耿,这少年皇帝的位子恐怕是坐不长的。

长公主内里心思百转,面上却丝毫不显,盈盈一笑,问道:“三个老古董又怎么惹恼我们罗儿了?”

“薛老头七十多岁的人,不晓得含饴弄孙,尽…尽想些风花雪月的事,不正经!阿姐瞧瞧,他说的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竟敢肖想皇姐,皇姐是他家能想的吗?”皇帝气得面红耳赤,口不择言。

长公主看他一眼,皇帝觉出不妥,索性将奏折一推,再不愿多说。信手翻开奏折,文章写得一气呵成,薛家这憋了许久的不满总算是发泄出来了。

薛崇仁的大孙子薛怀德今年二十有一,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文学造诣颇高,少年即得文科状元。如今在翰林院磨炼,过不了多久,有薛家做铺垫,必也是位列朝班的青年才俊。

唯一可惜的是高中状元那年的琼林宴上对长公主一见钟情,平素孝顺乖巧的大孙子直接向薛中书喊话:此生非长公主不娶。

在京城,这段才子佳人的风流轶事曾一度传为佳话,但随着两人年岁渐长,婚嫁一事却再无音讯,各种不入流的声音便多起来。

旁人不敢编造长公主,薛怀德就成了被攻讦的一方,说他癞蛤蟆想吃肉有之,说他德行有亏不得长公主青眼有之……总之,流言蜚语教薛家好没面子。

这折子写得绵里藏针,面上恭敬,内里却是对长公主迟迟不予婚配的强烈不满,甚至隐约有以皇帝亲政作威胁的意思。长公主嘴角微微一翘,将奏折放一边:“罗儿怎么看?”

除了薛崇仁的上书,王贤忠在这几日的朝堂上一直鼓吹长公主下嫁南楚,与南楚成秦晋之好,免去南边战事。杨佐虽无明确表态,却也直言“长公主年龄渐长,不宜再耽搁”。

“朕怎么看?朕能怎么看?自朕登基起,他们何时将朕的话放在心上过。”皇帝联想最近内阁还在为他的皇后人选争论不休,心里更是火大,“朕连自己的皇后都无法选择,朕护不住皇姐,是朕无能。”

上好黄檀木的桌面被狠狠一锤,桌子没事,皇帝的手火辣辣地疼,长公主拉起幼弟的手,轻轻抚慰:“罗儿,事缓则圆。相信阿姐,阿姐必不会辜负父皇母后所托,将我们独孤家的天下完整地交到你手中。”

藩王必削,三省六部、各路将领也必须都是信得过的人。

自独孤罗登基起,长公主便开始计划收拢皇权。前几年削了西南和东北两位藩王,近两年又陆续拉下刑部与兵部两大尚书,皇权愈发巩固,如今心腹大患就剩西北王、尚书令王贤忠一派以及江南道的禹王府。只要三者拿下其二,皇权必将更加稳固,届时,长公主也能功成身退。

姐弟二人在殿内商量了好一会,皇帝对长公主的计划感到兴奋又紧张,这一计若能成功,自己便能真真正正地亲政,若是不成……阿姐做事向来谨慎细致,从未失手,这次也必然成功!

摩拳擦掌之际,朝露前来报膳。

皇帝早没了先前阴鸷心情,变得格外爽朗:“传!”朝露打喏躬身退出,兴奋的帝王在传膳间隙,心上仍有几分不安,“这雍之礼的女儿……”

侍从一拥而入截了皇帝的话头,长公主却已了然皇帝的忧心,轻声抚慰:“罗儿放心,这女子心性坚韧,值得一试。”

“那皇姐的事?”

“拖一拖又何妨,反正都拖这么多年了,不是吗?”

姐弟俩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边厢,宫内的天潢贵胄们吃着精致的佳肴,远在莫州流放路上的雍久却过着食不果腹的漫漫逃亡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