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 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原来,国库亏空严重,只能支持部分流民疏散,还有部分根本没钱送他们去上工。拨款无法到各州,州牧们便纷纷拒绝流民入城。
皇帝震怒,杀了几个户部的官员,命令刑部严厉追查国库亏空一案,又杀了几个州牧官员,才强制将流民疏散大半。
本来作为主管户部的尚书李峰是难逃其咎的,但尚书令王贤忠一派极力作保,皇帝拿那些跪了一地的臣子们没法子,只能罚俸半年以示惩戒。
王府后花园。
“嘿嘿,这次多亏王大人,属下才能全身而退。”李峰亲自去王府同王贤忠道谢。
推杯换盏间,王贤忠微微一笑:“帮你,就是帮我自己。李大人,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是是,王大人说得极是。”
这边灯火通明,酒香菜香。不过隔开几条街却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在猎猎寒风中蜷缩、在街道上瑟瑟发抖。
流民人数已然不多,皇帝格外开恩,允许他们在城内栖身,比荒郊野外要好上许多。
人群中有一孩提哭声阵阵,在寒夜中格外嘹亮,婴孩身边还躺着个奄奄一息的妇女。寒风一吹,裹着婴孩的襁褓被吹开,婴孩的哭声更加惨烈。
一旁衣衫褴褛的男人嫌吵,将妇女奋力一推,压在小孩身上,哭声便被遮掩了大半,变得闷闷的。男人这才觉得耳根清净了,蜷身转背,蒙着脑袋睡去了。
“朝露,去看看那个孩子。”
这几年,长公主逐渐隐退朝堂,但手中密报却从未缺少过一份,对城内难民情况了若指掌。但了解情报是一回事,亲眼看到又是另一回事。
看着满街的流民,独孤伽罗心中一痛。当年要是她没有意气用事,再多辅佐皇帝一段时间,是不是就能拿下户部,这剩下的难民便有了去处,如今的困境或许也就不会有了。
独孤伽罗长长地叹口气,想想这满街流民未来的去处还没有着落,她便又是忧心又是悔疚。
朝露抱来孩子:“主子,这孩子尚未断奶。”她往后瞧了瞧那具瘦弱女尸,“母亲已经饿死了。”
“什么?!”独孤伽罗惊讶地抱过孩子,险些落下泪来,这没心没肺的小孩居然还冲着她笑,“每日官府不都有施粥吗?怎么还会饿死?”
“孤儿寡母,在这一众难民中哪里抢得过那些大男人呢。”
小的时候,朝露就有亲人死于饥荒之中,所以特别能理解眼下情形。
长公主心中更痛,带着孩子回了公主府。
第二日,昔日威望甚高的镇国公主重出朝堂,带领皇亲贵胄们一同节衣缩食。身为表率,长公主更是拿出私银施粥舍饭。
这一举措对于城内流民来说是有效的,毕竟流民数量已大大减少,靠贵族高官的私募还能支撑个把月,但国库亏空一事却是迫在眉睫,不得不马上解决。
历朝历代,除去军事政变,王朝覆灭最大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财政危机。
长公主和皇帝都深知其中道理,与政事堂的重臣们一连开了好几个通宵的会议,却都束手无策。
原因无他——只因国库空虚过于庞大,再加上年中皇帝听闻皇后身孕,对全国许下来年减免三成税赋的承诺,更是让本不富裕的朝廷财政雪上加霜。
帝王的话,一言九鼎,绝无更改的可能。
皇帝现在也悔不当初,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如今麟儿没诞下,财政口袋也破了个大洞,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陛下。”户部尚书李峰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地,现在皇帝看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盯着他的眼神愈发阴鸷。
李峰倒头如蒜,“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都怪臣治下不严,才会闯下如此弥天大祸。”
“好了好了,”皇帝不耐烦地挥挥手,“现如今,朕要了你的命也于事无补,赶紧给朕想出好办法来,不然……不然朕不仅要你的命,朕还要你全家的命!”
皇帝最后一句话是看着王贤忠说的,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王贤忠自然不怕这黄口小儿,想当初王大人在朝堂叱咤风云的时候,这皇帝小儿还不知在哪里轮回投胎呢。
不过,装装样子也是要的。
王贤忠睁开半眯的眼,诚惶诚恐跪地谢罪:“臣罪该万死,臣统领六部却出了那么大的岔子,臣罪该万死啊!”
“王大人请起。只要想出方法来,谁都不用死。王大人向来有通天的本事,不知这事,大人能否替朕解难呢?”
皇帝知道王贤忠家中富得流油,要是扳倒他,倒是能有一笔收入,可惜一家之富,到底抵不过天下之富,缺口依然巨大。
王贤忠门生多,人脉广,说不定能有些什么好方法来。皇帝一向最讨厌王贤忠,可此刻又偏偏不得不倚靠他,心中憋气得很。
“臣惶恐,不过……”王贤忠略一犹豫,又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李峰,“臣听闻李尚书家的公子酷爱结交江南富豪乡绅,或许有些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