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2 / 2)
独孤伽罗垂眸思索,转而擡头吃惊道:“难道你已向农户们提前收购了今年的收成?”
“正是。”
雍久话音刚落,独孤长风就大掌一挥,一脸不信。
“不可能。商会同农户们都是经年累月的老熟人,他们怎会卖给你而不卖给商会?再说,农户数量众多,遍布七州,你怎么可能将那些农户都抢了去?简直天方夜谭。”
人常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独孤长风对着雍久频频摇头,这小子嘴上倒是挂着不少毛,却也不过是个讲大话的钻营小人。
“有什么不可能?朝廷的国债都由我斟氏钱庄负责,七州商会算皇商,难道我斟氏钱庄不算皇商?”
独孤长风冷笑:“不过一时得意,逮了机会发那劳什子的国债罢了,从未听说过的什么斟氏钱庄也想做皇商?”
独孤长风本意是羞辱雍久一番。
没想到,雍久闻言,正中下怀,得逞般哈哈大笑:“不做皇商那更好。反正国债是以你大周朝廷名义发放的,兑换不出可别求我。”
“如何会兑换不出?我大周三成税赋足以兑换那些债券。”
独孤伽罗见雍久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心中后悔不已。当初的国债方案,她就一直担心会有漏洞,看来雍久果然在这国债里留了一手。
她插话道:“还请阿九明言。”
独孤长风见长公主对雍久一直恭敬有加,心中不服,气得甩袖站到一旁,不看二人,眼不见为净。
雍久转向独孤伽罗,道:“大周税赋确实雄厚,不过那也是明年的事了。今年国债发行不过月余,若是当下出现挤兑,明年的税赋又有什么用呢?”
“怎会出现挤兑?”
挤兑一事,当初议事时,长公主提过这个隐忧。政事堂的大臣们讨论后,决定将国债全部发行给大客户,如各大钱庄、世家等。
因为大客户不易听风就是雨,对谣言的甄别能力强,扛风险能力也更强。如此一来,就能很好地规避不可预期的挤兑事件。
“殿下睿智无双,当时一眼瞧出国债发行的隐患。解决方法也很好,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殿下知道化零为整,难道在下不会化整为零吗?”
雍久的眼中精光四射,曾几何时,那一度是长公主最爱的颜色,此刻却亮得过分,让独孤伽罗觉得可怕非常:“化整为零?”
“除了卖于外邦的债券,大周境内债券已全都被我转化成个人债券卖出去了。”
“什么意思?”这回即便聪颖如长公主也无法一下领悟雍久的说法。
雍久摸着火辣辣的脸,想了想该怎么解释。她瞥见一旁一座青花瓷花瓶,眼珠一转,几步上前,拿到手中。
“举个例子,这大花瓶就是一张大面额的国债券。”
大周当下官方发行的国债券面额都极大,每张一千两白银起。
“哐啷”一声,雍久将花瓶用力砸在地上,顿时花瓶碎成了一片一片。
“大胆!”独孤长风转身,怒视雍久,“陛下还在养身,你这贱民想要作甚?”
雍久瞟他一眼,自顾自地拿起其中一片碎瓷,捏在手中给众人看:“诸位觉得,这一片瓷器当值多少?”
跪在地上的梁桐脑中思绪横飞,她虽未曾出过声,但一直认真聆听,看着雍久手中那片碎瓷,顿时了悟。
“我懂了。斟老板的意思是,你将大面额的国债券化整为零变成小面额的债券分销了出去?”
雍久望着梁桐,啧啧称奇:“梁姑娘不愧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此中精妙一点就通。”
私自发行债券?简直无法无天。
独孤伽罗看看雍久,又看看梁桐:“你以朝廷名义制定小面额的国债券卖给普通老百姓?简直荒唐!”
“不错。国债利率高,老百姓们分一杯羹又有什么不好呢?”雍久狡黠一笑。
独孤伽罗哪里不知她的考校:“国债初初发行,稳定性、风险性犹未可知,普通百姓家中积蓄本就不多,若是为几点利息损了一辈子的存款,得不偿失。”
长公主当初不允许发行小面额国债,表面上看是为了将分销对象瞄准大世家从而增加成功率,其实更是为了保护平民百姓。
独孤伽罗此人,胸中有沟壑万千,心中有黎民百姓,却从不爱挂在嘴上说。
“啪啪啪——”雍久忍不住为长公主鼓掌叫好:“殿下慈悲,心系万民,在下佩服。不过殿下这般宅心仁厚,给我这’奸商’倒是带来不少麻烦。”
正因长公主坚持国债发售对象只能是大商家、大世家,导致雍久只好私自印刷小面额的国债来兑换大面额国债。
不但增加了工序,更要命的是,这样做直接导致小面额国债的合法性降低许多。
雍久可是费了不少力气,才将这小面额的国债连哄带骗一点一点卖出去的。
“阿九过奖。本宫愚钝,还是不明你为何千方百计要让国债流入到普通百姓手中?”
雍久冲着长公主眨眨眼:“殿下方才不是说了吗?国债若是无法及时兑付,普通百姓为几点利息折了一辈子的存款得不偿失。”
独孤伽罗瞪大眼,频频摇头,难以置信:“你!不会的,你绝计不会这般行事,本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