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2章(1 / 2)
◇ 第122章
“这怎么就是开玩笑了?”
御书房中,殷峙正翻看奏折,他的面前是一名斜靠在桌角上,站得东倒西歪的金发青年。
“人家小姑娘才四岁,你大了她快两轮,别说眼下,就是再过十年都算早! ”
殷峙擡头望向他,似笑非笑:“你和杜明庭见过面了?”
虞珵美一怔,未料到他话题转得这么快,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点头道:“见了,怎么?”
“不怎么,”殷峙重新埋头,装作无意道:“他写了折子,说要常驻在北疆,眼下北方无战事,我本想要他在雁归留几年陪陪你,不过既然人都主动说了,也不好驳他的意。”
虞珵美听他说得醋意十足,料想自己此刻无论说什么大抵都会惹人不高兴,索性一屁股坐进椅子中,随意翻看起桌上的奏折,翻着翻着,听殷峙又问:“父皇临死前真的是要我继位?”
这话虞珵美在几日间被问了无数次,当即就有些不耐烦,正要抱怨几句,一擡头发现殷峙从不知何时起就一直盯着自己。
他下意识咽了咽唾沫,以退为进,露出副苦相道:“薛公公都已经验过了不是么?你不信我,难道还不信诏书上的玉玺?”
殷峙叹了口气,手指压向酸胀的眉心,疲惫道:“对你我自然相信,只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就会是我?”
虞珵美起身绕到身后,将他的手指拉下,主动替他揉着,“想不通就不要想,给了你就好好做,莫要付了陛下的一片苦心。”
殷峙听后嘲道:“北边有杜明庭,南边有陆寻川,朝中半数者都是当年同我以命相托的重臣,”他拉过虞珵美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来回摩挲片刻,又侧过头吻了吻冰凉的掌心,“珵美,我有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像是被安排好的。”
虞珵美被他亲得发痒,忍着笑问:“陛下,这样不好么?”
“好,”殷峙擡起头,迎着他的笑眼,也跟着牵了牵嘴角:“这样就很好。”
然而在对上那双翠绿如翡翠的眼瞳时,他的心底,一个小小的疑虑正悄然滋生。
两个月后。
天还蒙蒙亮,悬挂在北方的启明星刚刚隐去身影,一阵沉重的的撞钟声将尚在沉睡的大地唤醒。
大殷七十一年立春,六皇子殷峙登基,改国号“怀仁”。
年轻的君王面容清俊,屹立于大殿之上,时值万物复苏,百鸟齐鸣,天边泛起五色祥云,众臣万民高呼万岁。
无人见,他的身后,一名金发青年也在安静笑着。
怀仁帝在位五十二年,于大殷三百余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将南北两朝再次统一,后又逐渐吞并了除锡林外的草原部族,执政期间,大殷的疆土扩充一倍有余,再也不必担忧外敌来犯,百姓由此安乐富足,之后多少年,都不曾出现过这般盛世。
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登基的头一年,殷峙险些被钱财一事逼得走投无路。
连年战乱,加上五皇子在位时放任孙啬等一干大臣私吞公款,导致国库亏空,眼看就要见底。
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无非就是让那些贪官污吏们怎么吃去再怎么吐出来,可谁来做这个背负骂名的“坏人”成了一大难题。
众人推来推去,足足过去半年之久,终是有人将所想之事说了出来,“督查院还缺一名御史,不如就由虞大人担任如何?”
此提议被殷峙当堂否决,“一个贺知春不够督查院用?怎么还要人?”
那人连忙解释道:“半年前贺御史能在殿试中夺得头筹,自然是栋梁之才,只是眼下太过年轻,不如虞大人这个······资历丰厚!陛下不如先让虞大人带几个月试试,若是不妥可再择人选。”
当夜,殷峙将虞珵美唤到寝殿,先是请人吃了顿大餐,后又屏退左右,说是有要是相商。
二人借着烛光坐在一张桌子的两侧,从繁星满天一直说到天边泛出灰白,火烛换了两茬儿,虞珵美熬得眼睛都要睁不开时,殷峙才开口问:“想不想做官?”
“你就直说要我干什么罢!”虞珵美被他气笑。
殷峙于是将下午在御书房的事讲了一遍,虞珵美听罢,杵着头道:“那个贺知春不是你新娶的······”
“惠妃。”殷峙敲他额头提醒。
虞珵美揉着眼睛道:“对,他是惠妃的弟弟,还是殿试第一,我去给这样的人当上司,惠妃会不会不高兴?”
“这有甚么不高兴的,”殷峙起身站了片刻,又重新坐下,烦躁道:“还是算了,送你去我总觉得不妥。”
虞珵美见他举棋不定,索性拆穿道:“算了罢,你要是觉得不妥就不会把我喊过来唠唠叨叨一夜,”说着,又擡头向殷峙一笑,“你我之间,用不着这么多弯弯绕绕。”
之后的三个月,雁归刮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三司联手,将所有曾有劣迹记载的官员家翻了个底朝天,更是发了告示,鼓励百姓检举,经核查属实者无论告发官员大小皆有赏,一夕间被压入刑部受审的人不计其数。
大牢将要装不下时,贺知春来找到了虞珵美,“虞大人这是要令所有人都受一遍牢狱之灾?”
虞珵美坐在案前,翘着二郎腿品一壶新茶,慢条斯理地应道:“贺大人觉得,不敲打如何能令他们将吃进去的吐出来?”
“你这与拦路抢劫的土匪有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