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擢升学士(2 / 2)
“好了,陈大学士你可有何见解?”庆元帝看着
陈大学士出列上前一步回话:“启禀皇上,臣觉得既然户部尚书岳大人极力推荐,又言明户部官员皆认为此法确实利于户部清算账簿,户部政务又于我朝十分紧要,那此法定然是有可取之处,从此入眼看确有必要。”
“那依陈爱卿所言是支持将这番邦之数推行?”
“回皇上,臣认为有必要利用其之简洁便利,但齐大学士忧心我朝之传承,虽有些夸大之嫌,却也不能置之不理,或可将其先用于户部,便于户部官员处理政务。之后可将其专用于算学一途,若是我朝百姓有专营算学之人亦可学此法,不令庆字同番邦之文字混淆,也可致使算学发扬。”
陈大学士一番话,庆元帝认同的点点头。
“陈爱卿所言甚是有理,便依陈爱卿所言去办吧。”
“臣遵旨。”户部尚书岳云礼躬身行礼,收紧的心可算放了下来,谁能想到他不过是启奏一个小小的算学法子,却惹来了齐大学士的追讨,竟然还扯上了危及大庆之传承,这样的大帽子他可担待不了。
“虽然此法略有争议,但这翰林院穆苏倒也不辱朕之命,确让户部政事有所进益,还是赏罚分明些;传朕旨令,翰林院从五品侍讲穆苏教习户部有功,特擢升正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赐银鱼袋。好了,众爱卿可还有奏,若是无奏便退朝吧!”
片刻后,朝堂之上并无人再有奏章,庆元帝起身离席。
“臣等恭送皇上!”众朝臣跪地恭送皇帝。
待庆元帝走后,朝堂众臣三三两两结伴离朝,议论纷纷。
谁能想到一新科进士入翰林院,不过两三月便擢升一级;要知道历来翰林院的晋升之路那可是最难的,大多皆是熬资历,熬到四品出翰林院直入六部任侍郎,再一步一步升为一部尚书方可有问鼎内阁之资格。
看来这常平侯府的世子当真是前程一片锦绣。
齐大学士面色不佳的往外走去,身旁的官员出声劝慰:“齐大人不必将此等小事放在心上,皇上也是不好不给户部和陈大学士薄面才……”
话说一半,那官员瞧见齐大学士双眼直视自己,连忙闭嘴,心下暗自埋怨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竟然在齐大学士面前提及陈大学士。
朝中谁人不知陈大学士同齐大学士不睦已久,两人暗地里针锋相对不是一次两次。方才朝堂之上若不是因为陈大学士之言,齐大学士必定不会这样悻悻而归。本就因爱子的状元之位被常平侯府那位突然夺走,致使其初入仕途便被压上一头,现其还迅速晋升,齐大学士还在陈大学士面前落了面子,自然是及其不悦的。
几人说话时,陈大学士同其幕僚从旁而过。
“齐大人,近日入伏,天干物燥,还是回家让尊夫人煮些绿豆汤水降降火才是。”内阁白大人立于旁侧开口说道,语气中略带几分轻笑。
“本官心静自然凉,还是不劳白大人费心,不过陈大学士孤家寡人倒还是缺些贴心人近身侍奉,白大人若是有闲心或可替陈大学士寻觅一番。”齐大学士也不看白大人,径直直视陈大学士。
“清心寡欲方能成就大事,齐大学士还是多多净心。”陈大学士冷冷反唇讥讽齐大学士贪欲太盛。
两派一番唇舌较量,未能分出个高低,只分道扬镳。
这般朝堂党派之争还沾染不上穆苏,皇帝圣旨下来之时穆苏还不明所以。不过翰林院众人可是十分震惊,谁人也没想到穆苏领了户部的差事,竟然如此快便得到晋升;原以为这莫名其妙的户部算学的差事定是讨不了好的,未曾想到竟然能有如此际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从五品侍讲穆苏博学多才,于户部教习不辱圣命,特擢升正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赐银鱼袋,钦赐!”廖公公轻笑将圣旨递于穆苏,“咱家恭喜穆大人高升了。”
“多谢公公。”穆苏接过圣旨道谢,又同廖公公寒暄几句将其送走。
齐文渊同往日与穆苏不对付的几名翰林官员站在旁侧,面色郁郁。任谁见着不对付的人却比你好心中也不是滋味,更何况人家还成了你的顶头上司。
翰林院的正五品的侍讲学士,那可便再不是普通小官,正五品之后便可称之为学士,翰林学士在民间广为传唱,说的正是正五品以上的翰林官员,只因正五品以上翰林官员可参与院试、乡试乃至会试考官,院试可为主考官,即便是最次也可为副考官,乡试、会试亦可为同考官。这便是民间为何对翰林学士传唱甚广,天下学子皆科举入仕,这考官可是他们鱼跃龙门的天阶。
正五品以下的官员不过只是翰林官员而已,远远当不得学士之名,自然也当不得科举考官!
是而,为何翰林院内官员对穆苏的晋升如此耿耿于怀,便是由此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