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废除世子(2 / 2)
“是啊,是啊。”
庆元帝闻言点头:“嗯,常平侯有此心,朕心甚慰;那便依爱卿所言,爱卿可有何良将举荐呀?”
“臣确有一良将举荐,臣十余年前曾在军中发现一小兵,其武功颇高,眼界胆识也是一等一的好;后臣有爱才之心,便将其纳入常平侯府为亲卫,此子在臣府中当了五年亲卫后,便向臣请辞,想要前去边境闯出一番天地。臣觉他实乃良才不忍在臣府中受限,便也同意此等请求;后此子前往边境因军中战绩很快便担任六品千户,制衡蛮族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法子也是此子想出,随后,他便晋升为从五品武德将军。此次凉州府内外勾结一事,也是由他带领凉州府手擒获州知府马守备等人,前些时日,皇上下旨将他晋升为从四品宣武将军,想来处理完凉州府一事,便回京到兵部任职。”
常平和穆岩一番娓娓道来,最后总结:“此子虽然官级不高,但已然是久经沙场,且常年驻扎边境,对边境满族十分熟悉,又是我穆家军所出,十分熟悉穆家军,担任主帅也能使军中将士信服。因而臣举荐宣武将军乔衡为此次讨伐蛮族的主帅。”
朝中重臣闻言纷纷议论。
“常平侯所言有理,这乔衡朕亦有几分印象,此前制衡蛮族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兵法十分不错,算是大功一件;此次凉州府一事也算是有功之臣,还曾帮助穆爱卿押送赈灾粮前往泰安府,如此诸般功绩也当得个三品的官,常平侯方才又言这乔衡又出身穆家军,确实是个极为合适的人选。”
庆元帝思量一番,忍不住点头,确实想不出比这乔衡更合适的人选。
“好,听朕指令,命从四品宣武将军乔衡为征伐主帅;十万里加急将圣旨送往凉州府,并速冻传乔衡入京。”
“臣等遵旨。”
此番最大的事情已然了之,见无人启奏,廖公公准备开口宣布退朝。
“臣翰林院侍讲穆苏有本启奏。”这时,穆苏忽然出列,有本启奏。
众大臣见竟是穆苏纷纷有些讶异,方才他父才在朝中领了大差事,此时儿子又来启奏,想起前些时日因穆苏掀起的齐大学士谋反案,众大臣心中皆道:近来常平侯府真是出尽了风头。
此时,穆苏又有本启奏,莫是又有有什么大事?
众大臣的预感不错,穆苏上前一步正色道:“臣方才闻诸位大人所言穆家军,皆是心中认同穆家军乃精锐之师、军纪严明;臣心中深感骄傲,自己乃是常平侯府穆家子孙,可却又十分愧疚。”
说着,穆苏跪下:“先祖久战沙场,马革裹尸,千辛万苦创建穆家军。直至今日,穆家军之名仍能得众人认同,可见其创建之时,先祖所用之心血;然我父因乃家中独子,又因先皇世代勤政,朝中大臣清正廉明,才能得大庆太平盛世,免于我父前往沙场。可虎狼之师需头狼带领,一个不曾在沙场舔血,砍下敌人头颅,没有杀气威严气势的将军所带领之军队是没有血性的!”
“穆家军已然过了很久的安逸日子,安逸会让这支精锐之师变得不再精锐;然臣一介书生,只能挥毫笔墨不能挥持枪刃,只能立于书房,坐于桌案,不能驰骋沙场,却为常平侯府世子,日后接管穆家军;又如何能对得起常平侯府的先祖?又如何能对得起大庆的百姓?又如何能对得起皇上的信任?”
“因而臣恳请皇上废去臣世子之位,家中还有二弟自小精通武艺,此才能带领穆家军这支精锐之师继续为大庆效力。”
穆苏这一番话落顿时如同一滴水落入滚烫的油锅之中,炸起一番沸腾。
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到手的爵位,竟然不要,还有平白无故白白拱手相送的事;这可真是一件稀罕事儿!
若说此时朝中谁最为震惊,莫过于常平侯穆岩,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个嫡长子竟然在朝中闹出这么大的事儿来。
穆岩虽对穆苏并不十分关心,可他身为父亲,就算同儿子再不亲近,也该知道两个儿子谁才是能够担得起常平侯府的人;他离历来对他这个嫡长子,那是十分满意和骄傲的。
谁家能有一个连中六元的儿子?谁家能有一个年仅二十一岁便靠着自己成了正四品官的?
常平侯穆岩急得连忙走到殿前跪下:“皇上恕罪,犬子胡言乱语扰乱朝堂,臣下去定当好好管教。”
“臣倒是觉得穆大人言之有理呀,开元皇祖从先常平侯,两人征战沙场,打下这大庆江山;开元皇祖甚至颁下圣旨,让常平侯府世代接管穆家军,便可知开元皇祖对常平侯府带领的穆家军之器重,穆爱卿如今乃是文官,如若接管穆家军确实有些不妥。”
“是啊,臣亦觉得。”
朝中众大臣纷纷附和,谁能看得过常平侯府有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
这莫说连中六元入翰林院,两年晋升正四品翰林侍讲学士,日后还要承袭爵位,本就惹得朝中众臣非议;如今,有机会能让穆苏不能成为袭爵,这样一来,也算是削弱了常平侯府,众大臣自是无有不肯的。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竟纷纷是附和之声。
庆元帝双眸微眯,意味深长的再次郑重询问:“穆爱卿,你当真愿意舍了这世子之位?”
“臣愿意,请皇上废除臣常平侯府世子之位!”穆苏甚是认真点头,见状,这可急坏了一旁的常平侯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