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不愿袭爵[科举] > 第124章 康询调任

第124章 康询调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得荣喘了口气继续道:“康大人三年前便递名贴到吏部等候授职,不过,近年来空缺较少,且康大人无权无势,是而便蹉跎了两年,一年前才入了淮安知府衙门为正九品经历司知事;任职之后也多受同僚欺压,康办人出生微寒,所娶之妻家中也只是一老秀才,哪里帮得上什么忙?康大人又是举人任官,自然不比进士体面。”

得荣能说完,一时也不由得有些唏嘘;想当年康旬科考之时也算得颇负才能,少年意气风发,谁能想到如今入了官场,竟沦落至此?

穆苏听得荣将打听来的消息说完,淡淡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几日后,临淮城内一间茶肆

木门被小二推开,康旬面带笑容入门:“穆兄,一别三载有余,甚是思念啊!”

穆苏闻言起身笑道:“久不见故人,如今乍然一见恍若隔世,康兄快快请坐。”

好友二人坐下一番寒暄,以茶代酒几个来回,似有说不完的话。

往日同窗好友深厚情谊,仿佛未曾间隔三年之久。

穆苏笑道:“两月前我便回临淮,彼时便想同你一叙,奈何顾及回避之则,因而未曾上门,还望康兄莫怪。”

“穆兄这是说哪里的话?你我同为官场之人,自是明白这其中厉害;此前我闻你任此次淮安府乡试主考官,知能同你一叙可是高兴了好一阵子;毕竟如今你们远在京城,天南地北见上一面实属不易。”康旬见穆苏说这话摇头,随后又叹息一声,颇有些感慨。

“康兄如今能留在临淮,照顾伯父伯母,如此想来也是一桩好事,不似我们漂泊在外,几载难得回一趟故里。”穆苏不露声色安慰。

康旬闻言一瞬怔然,后又笑:“穆兄所言甚是,举人不同进士顾及回避之则,不能在祖籍为官;我这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不知江兄近来可好?”康旬问起江淮近况,他自会试名落孙山,仅以举人身份入官场,之后便不比穆苏同江淮二人同在京城那般熟络。

“两年前,他户部考核通过之后,为求官位早些升迁,便自请调去地方知府为同知,如今已是正六品。”

“甚好,甚好。”康旬点头。

“家中嫂嫂、侄儿可还安好?”穆苏转了话题询问。

康旬闻言点头:“一切安好,孩子也大了,现下也在学堂启蒙了;穆兄此前成婚我不曾前往京城恭贺,颇有些愧疚;听闻弟妹也同穆兄一道来了临淮,两个侄儿也一道前来了,这是我准备的一点见面礼,穆兄莫要嫌弃。”

康寻说着从胸前拿出两对金手镯,木梳也不同康旬客气径直接过:“那我便带回去,日后等他俩长大了,再告知他们,这是康伯伯送的见面礼。”

“哈哈哈。”说着,两人不由得笑起来;同窗十余载的熟稔又重回。

说了许久的话,二人才分别。

待穆苏离开淮安府之后,康旬被淮安府知府调离经历司任职府堂典簿之后,方才后知后觉穆苏定是不知何时知晓了自己如今的境地,背后暗地帮了他。

一时之间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

深夜回到家中,妻子拿着账簿面露愁容,康旬入了房内妻子才发觉,忙起身张罗:“夫君回来了,我去盛饭。”

“别忙活了,歇歇吧。”康旬闻言拉住妻子。

康旬之妻见此有些诧异:“夫君,这是怎么了?可是那张经历或是薛通判又刁难夫君了?夫君莫要为他们伤神,左右不过是克扣些俸禄罢了,家中还有银钱的,夫君不必忧心。”

“这两年苦了你了,跟着我这么个没用的丈夫。”康旬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微微低头。

“夫君怎么忽然说这些话?我哪里辛苦,旁人都羡慕我能嫁个举人,成为官娘子呢。”康旬之妻甚是温柔宽慰着自己的丈夫。

“外头的人看着光鲜,我这举人,我这官当的如何窝囊只有我自个儿知道;吏部补官上下打点,掏空了家里才得了个九品的芝麻小官;当了官,俸禄没领成全进了别人的腰包,家里有没有银子,我难道还不知晓?不过是你成日拿着那账簿,盘算那不用缴纳税银的田地上抠出些银子。”

康询一番话,妻子也不由得有些沉默。

“不过现在好了,今日我被知府大人调任府堂为正八品典簿了。”说了这样一番让人沉默的话,康寻转而告知了妻子今日调任的好消息。

妻子闻言愣住,随即欣喜若狂:“当真?我就知道夫君定会高升。”

康寻看着妻子面上的笑容,也不禁笑了笑,心里那些微末的羞愧之意消散。

再多的骨气,再多的傲气,也不如家里人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欢愉来的重要。

深夜,烛火照亮的小小屋内透出点点温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