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辱(1 / 2)
受辱
宋淮舟的大军日夜兼程,很快就赶到了距离邺城不远的康城。康城是一个人口不到一千的小城,因为临近邺城,这里的百姓早就逃的逃、散的散,如今俨然成了一座空城。
大军停在了康城休养生息,宋淮舟一边与几位副将在府衙里商议对抗北凉的策略,一边派江宴带了一路先锋军去查探周围的情报,如无异常,他们便要尽快运送物资去邺城。
北凉人最是狡猾,从康城去邺城的路上一定会预先埋伏阻断。江宴回来时神色凝重地将沿途的情形一一汇报,几名年轻的军士听了之后纷纷面露笑意,神色轻松地说道:“太好了,既然沿途都没有北凉的人,咱们明日一早就将物资送过去吧。”
宋淮舟却沉重地摇了摇头,一口否决道:“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兵部右侍郎赵廉质疑地反问道:“元帅这是何意?如今邺城几乎到了弹尽粮绝之境,若是迟迟不见粮草,只怕他们自己就要先乱了阵脚。江兄弟既然已经查明沿途没有敌军埋伏,咱们就该第一时间将粮草送过去,再赶紧去与他们汇合,商议对抗北凉之事。”
赵廉的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听的几个小将都热血沸腾起来,但宋淮舟却依旧面色凝重。他眉目低敛,沉声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北凉人一向狡猾,大军压境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们岂会不知道?邺城再如何固若金汤,没有充足的粮食,军士们为了保命,要么拼死一战,要么就只能弃城投降。
我外祖父对朝廷忠贞不二,定然是宁死不降的。以我对北凉人的了解,他们定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只要阻断了朝廷的支援,邺城迟早会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北凉人生性狡诈,又诡计多端。他们若是贸然行事,必然会陷邺城军士于绝境。眼下正是初春,粮草本就不充足,若是丢了粮草,不但救不了邺城里死守的士兵,他们自己的军队就要先自乱阵脚。
“元帅这话虽然说的有理,但是江兄弟的确是没有查探到伏兵的踪影,咱们总不能因为元帅的猜测就眼睁睁等着看邺城弹尽粮绝吧?我看元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吧!”
赵廉身为兵部右侍郎,往日跟在兵部尚书身边,听的见的都不少,虽然从未领兵打战,但自认是远见卓识之人,兵书读的也未必没有宋淮舟多。
此次尚书旧疾复发,他原本以为自己能有机会大放异彩,没想到陛下却钦点了刚及弱冠的宋淮舟。虽然宋淮舟曾经生擒过段业成,打败过北凉人,但他是容老将军的亲外孙,若是老将军有意将功劳让给他,也不是不可能。
赵廉因此并不肯信服他,此次又听了他不肯出兵运送粮草的这一番话,心里更是不服气。只当他谨慎过了头,实则是畏惧北凉人。
军中也有一些人是曾经跟着宋淮舟与北凉人交过战,见赵廉对主帅如此不恭,气愤不已地说道:“赵将军恐怕连战场都没上过吧?又怎么知道北凉人的心性?连陛下都认可咱们元帅的能力与经验,你凭什么对元帅不敬?”
赵廉自视甚高,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骂过,更觉得军中之人粗鄙无知。他忿忿说道:“你们倒是信服元帅,可我赵廉就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人。既然元帅不愿运送物资去邺城,那我就亲自带人去送,我可不怕那什么北凉人。我就不信他们还能凭空冒出来不成?”
“赵将军非要如此一意孤行吗?”宋淮舟神情莫测地望着一脸激昂的赵廉,知道此人心高气傲,越劝他,他就越是冲动。到底是从没上战场打过仗的人,又仗着自己熟读了兵书,就不把北凉人放在眼里。
此番出征,他为主帅,赵廉是他麾下的副将,营中军士又是朝廷的人,并非往日跟他行军打仗的旧部,若是争执起来,只怕军心不稳。
“不错。”赵廉高傲地昂起头,雄浑豪迈地说道:“我心意已决,运送粮草之事,元帅就交给我来办,也不用多少人,给我两千兵马就够了。”
“赵将军既然执意如此,我也劝不住你。只是你虽与我置气,我却不能冒着丢失粮草的风险。此番我只能给你三分之一的粮草,再派五千兵马与你同行,还请你万事多小心。”宋淮舟知道劝不住赵廉,只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赵廉有意借此杀杀宋淮舟的威风,顺便在军中树立威信,便欣然答应了下来。等他与拥泵者离开后,宋淮舟的亲信又是气愤又是担忧地追问道:“元帅,你为何要答应赵廉那莽夫的要求?”
宋淮舟眉头紧锁,无奈地叹息道:“他如此一意孤行,即便我仗着身份压制他,他也只会不服气。未免军心不稳,只能由着他去了。”
“万一他中了埋伏怎么办?他自己死也好,活也罢,我等只可惜了那批粮草。”军士扼腕叹息道。他们都是跟着宋淮舟从战场上拼死拼活厮杀回来的,最是看不惯朝中的那些酸腐文人。
那赵廉仗着自己读过几本兵书就不把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人放在眼里,实在是气煞人也。
宋淮舟如何不知道这些旧部下的意思,无奈地叹息后,他眼神诚恳地望着几位副将说道:“赵将军心高气傲,却也是你我的同袍。他虽与我意见不合,我却不能眼睁睁看他中了敌军的圈套。明日还请王将军带三千兵马殿后,晚赵将军半个时辰出发去邺城。
张副将你是大同府土生土长的人,论起来,康城和邺城的地形你是最熟悉的。明日你带三千人马抄近路从山中绕过去,与王将军两头夹击,务必将粮草保下。”
听了宋淮舟的部署,王将军和张副将都点头应承下来。他们虽然气愤赵廉书生意气一意孤行,却也不会眼睁睁看他送死。
等他们离开后,宋淮舟看着神色凝重的江宴说道:“我们既然能猜到北凉人回来伏击,他们也可能会猜到我们诱敌深入。康城这里的守备不能松懈,吩咐下去,所有的人都打起精神来,防止北凉军队突袭。另外,明日我要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去城外百里坡埋伏下来,若是北凉人偷袭不成,我们也能趁着他们撤兵的时候攻其不备。”
“元帅好计策,属下明白了,明日必定会加强戒备。”江宴是宋淮舟的心腹大将,听了他的吩咐,对他的安排心悦诚服。
宋淮舟的军队重挫了北凉的一支突袭队伍,绞杀了两万余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都。胶着已久的战事,大齐一直处于劣势,此番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一时间群情激昂。
三月底,五公主与状元郎崔延的婚礼在万众瞩目下举行,沈清欢身为皇室宗亲,跟随安王妃一同入宫送嫁。
崔氏式微,崔延又是尚主,婚礼是在公主府中举办的。京都中所有的官员都携带了家眷来公主府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