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娘子且慢 > 寻衅

寻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寻衅

宋淮舟升为辅国将军的消息次日一早就传开了。作为宣帝亲封的本朝第一位辅国将军,宋淮舟在众人羡慕嫉妒的目光中站到了武将队伍的最前列。

他年纪轻轻就两次大败北凉,取得了不世功勋,称得上当之无愧。但这中间又有多少容老将军的功劳呢?文臣中自然有人不服气。他们大多数人熬了数十年才走到文臣之首,看着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宋淮舟自然是不忿的。

宋淮舟是宣帝的侄子,又有容老将军的支持,拉拢他无疑是为皇权添了很大的助力。如今的朝堂分作两股势力,文臣和武将向来不合,但边境不安,没有出生入死的武将,他们这些文臣又如何能施展抱负?

太子从小跟着宣帝学的就是帝王之术,先前他对宋淮舟不敬,实则是有意打压,好让他看清楚形势,早日归顺自己。

宋淮舟从前却只一心臣服于宣帝,他的一身荣耀也都是宣帝所赐。可宣帝时日无多,将来宋淮舟的荣辱却都要系在他这位未来的君王身上。

太子对宋淮舟的情感十分微妙。一方面他感激父皇为他铺就的青云路,文有穆时安,武有宋淮舟,只要他知人善用,必定能保大齐未来二十年的长治久安、风调雨顺。

可另一方面,无论是与他自小亲近的表弟穆时安还是没有几分情谊堂弟宋淮舟,他都不能放任他们做大做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是未来的天子,也是绝对的权威,这一点不容任何人质疑。

宣帝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没挨到新年,在腊月二十八这日便撒手人寰溘然长逝。宣帝一死,举国悲痛,万民齐哀。沈清欢作为朝廷命妇,也跟着一起去宫中哭灵。

宣帝死后,按照他的遗诏,太子宋烨顺利登基为帝,大学士穆时安晋为内阁次辅,与内阁首辅王太傅、辅国将军宋淮舟一同辅佐新帝。

宋烨登基后,史称文帝,改年号为端庆,太子妃穆雅茹封为皇后,贵妃穆氏进封为太后。先皇后聂氏因为先帝过世过分悲痛,哭泣不止,一病不起,数日不能进食后,死在了凤栖宫中。

文帝感念先皇后与先帝鹣鲽情深,便将二人合葬于东郊皇陵,追封聂氏为孝懿太后。聂太后一死,武平侯府迅速衰败下来,几年后,京都再无人提起当年显赫的聂家。

先帝过世,国丧一年,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整个大齐国的百姓一年内禁止嫁娶。

文帝上位后,穆家的地位水涨船高,先是穆时安官拜次辅,后是二房的穆时与在五城兵马司任了副官一职,宁国公府瞬间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虽然国丧期间不能议亲,但这并不妨碍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事先筹谋。正月一过完,就开始有世家夫人给宁国公府递帖子,暗暗打听着穆时安与穆时与的婚事。

穆时安自然不用提,虽然退婚一事闹的满城风雨,但想与他结亲的人仍如过江之鲫。汤氏心里也曾有几个合意的人选,但架不住穆时安一副老僧入定无欲无求的态度,只能苦笑作罢。

这些世家夫人见穆时安这里行不通,便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穆时与身上。虽说他出自国公府二房,未来不会袭爵,但他也是文帝的亲表弟,如今在兵马司也是前途明朗,将来指不定会爬到哪里。

沈琼也暗暗相看了几家,但碍于国丧,也只含糊着,没有最终定下。穆时与今年不过十七岁,年纪尚轻,还可以慢慢挑拣,倒是已经十六的穆雅菲,硬生生被耽搁了下来。

沈琼原先为她定下的是礼部尚书家的嫡长子,预计着开春就要成亲的,结果碰上了国丧,婚期只能延迟到次年。

文帝登基后政务繁忙,处理完先帝的后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两位兄弟三皇子、四皇子安排去处。

三皇子被封为定王,封地在凉州。四皇子被封成王,封地在潮州。文帝给他们分派了五千府兵,便让他们即刻去封地赴任了。

凉州地处西北,飞沙走石极为荒凉,虽然是军事要冲,但这处早有永定侯府的后人沈章镇守,三皇子去了之后也只能做个没有实权的封王。

潮州远在岭南,蛇虫鼠蚁多,不但交通闭塞,经济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四皇子去了封地之后能不能顺利活下来都是个难题。

这两个异母兄弟虽然一直平庸,但他多少还是心存疑虑,光是远远打发了还不够,他还在府兵中安插了眼线,若是他们在封地有异动,他立刻就能得到消息。

宋淮舟自从做了辅国将军后,御前都指挥使的位置就被徐昶顶上了。先帝赏赐给宋淮舟的将军府也早已安排妥当,但安王妃一直缠绵病榻,这个特殊时期他们夫妻俩并不能立刻搬出去。

安王妃自宋筝死后,日日啼哭,一双美目早已哭瞎,心智也逐渐涣散,慢慢的有些疯癫起来。安王本就只领个闲职,自王妃并后就辞了官,一心在家陪伴照料。

秦昭云和沈清欢一开始也去服侍过一段时间,因为王妃逐渐疯癫,有好几次都差点误伤了她们,后来安王干脆让她们别再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