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红裳 三(2 / 2)
本该圣上去忧心,诸臣去谋划,偏偏人人都想轻松些,穆王便总是那个站出来承担的人。到最后他要用自己的肩膀扛下千疮百孔的山河,在人心洪流中周旋。
人走到郑子潇面前,郑子潇撑开伞,穆王对他宽和地笑了,“下雨就不要来了,你肩膀见不得凉。”
“不碍事的。”
穆王刚要爬上马车,便被身后的轻唤叫住。
怡王与姚儋踱步过来,郑子潇忙对他们作揖。
再见到姚儋,说不上什么滋味,郑子潇连憎恶都没有,只是一门心思去想兰台戒备中藏着的那个小女孩。
姚儋也不与他搭话,严谨地抿嘴不语。
怡王热络道:“兄长,我今日没乘车,能不能和姚大人蹭个方便?”
“你上来,他免了。”
穆王冷眼瞧着姚儋,不多纠缠,自顾自爬上车。
车轮碾过地上的水渍,悠悠有些催人发困。
郑子潇坐在外面驾车,隐约能听到些车内人的交谈。
怡王坐在穆王对面,眼笑眉舒,“我今日是想求兄长个事。”
“你说便是。”
“圣上下旨要将佟氏满门抄斩,学卉想给佟家求个情。”
“不可。”
穆王疲倦至极,仍是提起神同他道:“佟隐山罪无可赦,如若放了他,如何平民愤?”
“兄长,他家世代行医,如今才保荐做官,祖宗基业如此毁于一旦,实在可惜。”
“那他就不该瞒报凌阳乡大疫。”
怡王默然,踌躇良久,“当真无法转圜?”
穆王正色道:“并非为平民愤而杀他,是为抚慰逝去的人。学卉,现在朝中正在惩贪,今日饶恕佟隐山,明日就会有人心存侥幸,到最后长陵律法再无威严。”
“兄长教训的是。”
“你不要因为与他交好,便怜惜他。”
穆王的话像是给怡王敲了警钟。
怡王错愕,“兄长,学卉万不敢结党,只是佟大人以前医好过拙荆的旧疾。”
“我知你向往山野,无心政务,可学卉啊,你我身为长陵王室,不能拘泥于情义,要为万民负责。你看窗外。”
他说着撩开车帘,怡王不情愿往外看去,偶有路过百姓,望向华贵车马,无不敬畏避让。
穆王继续道:“学卉,内忧外患下,民心不稳,一切都是空谈。圣上要在乞巧当日处置佟氏,下罪己诏,为的就是平了他们心里的仇怨啊。”
他话里全是道理,外加人又宽厚,直教人信服。只是郑子潇听了,心中又是另一副光景。
律法森严,杀伐之下群臣风声鹤唳,穆王行事过于刚直,在朝堂上难免举步维艰,处处树敌。
他想要一个清明世道,可不是他一人能开创的。
这条路,势必一路踏着血过去。
“学卉谨记兄长教诲。”车内怡王如是回道。
由此,七夕佳节,庆和帝于朱雀大街南问斩佟氏一族,下罪己诏,叩问苍天,以身谢罪。
佟氏满门斩首时,孟湘湘正在一处茶楼里,坐在延成侯爷孟宏汝身旁。
微微侧首,刚好能看到长街光景。
押送囚车经过时,百姓抑制不住的怒火终于迸发,化作丢在囚犯身上的泥块。
那些民众站在道路两边,愤怒之下却是遮掩不住的空洞。
有几颗人头能熄妻离子散的苦,又有多少千字罪己诏能解开生灵涂炭。
孟湘湘看不明白,只觉得无力。
孟宏汝一时有些唏嘘,不禁叹息道:“风云不测,富贵无常啊。”
他只当孟湘湘是在害怕,便出言宽慰,“湘湘,侯府不会落得这个境地。”
“我明白,佟氏一族问斩势在必行,佟隐山咎由自取,不然何以平民愤。”
她说得淡漠,没有丝毫怜惜,冷得可怖。
因见过疾病下茍延残喘的百姓,便不会再对罪魁祸首有丝毫怜悯。
“我只是觉得人生无常,倘若我运气差些,只是个平民百姓,我会不会死在这场病里。”
“别提死。”
孟宏汝心悸,急促道:“你既是我孟宏汝的长女,便不会让你倒在这些灾祸里。”
“倘若我并不是你的长女呢?人的命与王侯的青云路,到底孰轻孰重?”
孟宏汝怔住。
孟湘湘也不想给他难堪,他是在侯门养大的金贵侯爵,自然想不到这些。唯独孟湘湘来到异世全凭运气,她忽觉好笑,不知自己这场穿越到底是福是祸。
若说是不公平的祸,她还活着,比起那些贫苦之人已经幸福多了。
将心比心说来容易,却是最无法做到的。痛不在自己身上,人便很难学会共情。
孟湘湘垂眼,宽慰孟宏汝道:“爹,我只是想到那些亡魂,便想到自己病时。”
“别害怕,湘湘,爹在。”
孟宏汝圈住她,轻轻捋她的头发。
他的怀抱十分有安全感,像用尽一切力量给予孟湘湘依靠。
荒废十余年的父女情,在世道无常压迫下,忽然焕发新生,延成侯身上有父亲的慈爱与威严,也有长辈的不通情理,丝丝缕缕,终于添满孟湘湘心里的惶恐。
这或许是接纳这个时代的第一步。
七夕佳节,满街肃杀。
嘈杂叫骂声里,囚车缓缓行驶,终于将佟氏一族送上断头台。
人们炯炯目光下,审视着他们的脸。
突然出现一抹倩影,挤开层层人潮仓皇跑向断头台。
佟知悦泪洒长街,发丝混乱。
她亲眼看着父母兄长被悉数押上长阶,浑身发冷如坠冰窖,哭得胸腔颤动。
监斩官看看时辰,抛下亡命牌时,她终于忍不住叫起来。
那声“爹”许是此生最后一声,还未出口,便被一只手捂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