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 / 2)
他每日来时都会带一枝花,或是路边的雏菊,或是枝头的桃花,又或是园子里养的海棠,不论什么,他总是会带一枝,就放在她的门口,只要她打开门,就能看到。
也是因为他不厌其烦的陪伴,她终于走出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二人祭拜完,一同走出殿外。
每年这个时候,叶知秋都会前来祭拜,是以住持每次见她来都会暂时拦下其他香客,她祭拜期间,这里都不会有人过来。
天似乎比方才阴的更厉害了,隐约飘起丝丝细雨。二人走至廊下后停住了脚步,萧云起负手立于叶知秋身边,察觉到有风吹来,便挪了挪脚步,侧身替她挡住。
叶知秋余光瞥见他的动作,开口说道:“那日在船上,是我情绪激动,说了胡话,还请殿下恕罪。”
萧云起皱眉看向她,“那日是我的问题,与你无关。”他想起她在船上说的话,心里依然有些难受,但道歉的话语堵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雨大了些,叶知秋擡头望着天,“又一年了。”
下了雨,寺中比平日清冷了些,但还是能听到外面不时传来的脚步声。她想起五年前的这个时候,她来寺中祭拜父母,也是这样一个雨天,她祭拜完之后站在殿外看了许久的雨。也是因为站了许久,她才能看到许多百姓冒雨前来,一个一个走进殿中为她父母供上一炷香的场景。
她想着,忽而笑起来,“我记得父母刚走的那年,我每日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哭个不停。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就这样把我丢下,为什么他们能够为了百姓而牺牲,却不愿意为了我活下来。”
她声音轻柔,像是冬日树梢上扑簌簌落下的冰雪。萧云起垂眸看着她,静静地听她说着。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年他们不要那么负责,不要冲在那么前面,是不是就不会牺牲,我是不是就不会变成无父无母的孤儿。”
她说着声音低落下去,萧云起蹙起眉头,伸手想要安慰,却听她吸了口气继续道:“我也曾怨过,但五年前当我在这里看到那些前来悼念的百姓时,忽然就释然了。那一天我才明白他们当年不顾自身,不顾外公与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天下之大,人生漫长,许多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可他们找到了。为了天下百姓牺牲,是大义,也是他们毕生所求,我很庆幸能拥有他们这样的父母。”
说到这,她转头看向萧云起,这次她的眼神不再躲闪,直直望进了他的眼底,“你也一定很庆幸能拥有先靖王夫妇那样的父母吧?”
萧云起本来听她说了这许久,便已经猜到了一些,眼下被她这样看着,呼吸一时乱了起来。
叶知秋将他的变化看在眼里,却还是继续说道:“五年前那日清晨,我在院中树下看到了一双脚印。我跑去问外公,他说是你来过。”
外公还告诉她,他连夜去了北境。听完这话,当时她因为看到那双脚印变得惊慌不已的一颗心躁动起来,不顾众人阻拦,奔到城外。路边积雪很厚,她费力地爬上山坡,站在十里亭望向远处,那里蜿蜒着一行行马蹄印,车辙印,但就是望不到人。她很难过,很想哭,但眼泪就像冻住了一样,一滴都流不出来。
后来的每一天,外公和舅舅下朝,她都要跑去书房,问北境战事,问有没有他的消息。因为她害怕,害怕他会像先靖王一样,再也回不来。她日复一日的等,等他回来。后来她等到了,可他却从始至终没有见她一面。
萧云起一直垂着头,眼眶微红。他知道叶知秋看着他,但他不敢擡头看她的眼睛,那双盛着粼粼秋水,也似明镜一般能照见人心的眼睛。
叶知秋早已哽咽起来,眼中蓄满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晶莹一颗划过脸颊,缀在了下巴上。
雨下得更大了,风吹起檐角上的惊鸟铃,清脆的声响落在耳中,听得人心颤。
她又向他靠近一步,哽咽道:“我知道你受了重伤,也知道你方回京,定是事务繁多,所以没有去打搅,即便当时心急如焚,也都被我生生按下。可没想到,你却一直对我避而不见,在京城是这样,离开京城还是这样。”
他请旨去京郊守陵之后,她冒着大雨跑去见他。她只是想看看他怎么样了,问一句为何不见她。可他从始至终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将她关在门外。她知道当年那一战何等惨烈,也知道他失去父母双亲心中难过,但她只是想见他一面,只是想看看他有没有事。
叶知秋声音颤抖起来,“你为什么不肯见我,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萧云起深吸一口气,终于擡起头来看向她,“不是,你没有做错,是我的错。”
叶知秋哭着问他问什么。
萧云起见她满脸泪痕,心中不忍,想要抱她,却又踌躇着不敢伸手,胸膛几度起伏却是逃避一般地背过身去。
叶知秋不想就此放过,步步紧逼,质问他为什么。
萧云起望着天地模糊一片的雨幕,想起了当年去到北境时见到的惨烈战况。
寒风猎猎,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痛到忍不住的吼叫。他走到营帐,听到的却是母亲声嘶力竭的呐喊。
父亲出征前,母亲心中不安,于是说服父亲跟着他来到了北境。他的母亲,那个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突然变得那般恍惚躁动,连他这个儿子也认不出了。见到穿着盔甲的人,便抓着询问父亲的下落,如果那人说不出,她就会一直不停地重复着不可能,不可能。
他心痛得无法呼吸,他抓着母亲的手告诉她,我是云起,是您的儿子,我会为父亲报仇。可她只是一味的念叨着,不可能,不可能。
战事紧急,他只来得及匆匆看母亲一眼,便披甲上阵。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那竟是他与母亲最后一次相见。等他将呼勒卓打退,胜利归来,却得知母亲不知何时藏了匕首,在一天夜里刎颈自尽了。
他当时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到。他匆忙奔至母亲帐中,便看到母亲的尸体被一块白布裹着,置于床上。他不知道自己当时是什么感受,只记得他干涩的眼眶中流不出一滴泪。
后来,他在母亲枕边发现了一封信,那是她清醒时写给他的。
“吾儿云起,见字如面。予以一书与君别,责母之懦弱,宥我无以活。吾知若我死,汝将面何难。关外寇虏,士卒死生,王府重担,皆系汝身。母不忍,而诚无勇焉。今母随父去,是其许我也,生不同时,死也相依。惟汝,乃吾唯一系累。愿俟我去,尔能复振,不念旧恶,不自困也。天地之大,风景万般,人生尚长,不宜止此。愿君知之,吾永爱汝。”
他将母亲的尸体与父亲一同收入棺中,而后跪了三天三夜,便再也支撑不住,昏了过去。
萧云起这般想着,鼻尖一时酸涩无比。
叶知秋望着他的后背,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把拥住了他,“萧云起,你为什么不能信我一次?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替你分担这些伤心难过,我没有你想的那么柔弱,你为什么就不能相信我呢?”
萧云起感受到贴在后背的那具温暖的身躯,心中的寒冰似乎一点点被融化,他在心底埋了五年的悲伤与思念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奔腾着呼啸而出。
他回过身来将她拥入怀中,“对不起,对不起……”
他圈在叶知秋身后的胳膊逐渐收紧,仿佛要将她嵌入身体里。
叶知秋搂在他腰间的手紧紧抓着他的衣衫,像是怕他再一次离开,“是我要等你的,是我告诉外公我要等你,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我要听你亲口告诉我为什么,我不要那样不清不楚的放弃。萧云起,我好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萧云起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他抱着怀里颤抖的女孩,一颗心像被人狠狠捏了一把,酸涩胀痛,一路沿着经脉传遍全身,令他快要支撑不住。
他嘴里不停地念着叶知秋的名字,像是要将她烙在心底。
雨不知何时停了,云层自远山处卷来,露出无数明媚天光。
拨云见日,昏镜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