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2)
或许陈言说的对,她得住校。
逃离这里。
她想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高考,报一个离家很远地学校。
到时候不管父母怎么吵架,她都听不到,看不到。
可万一她爸把她妈气坏了怎么办?
虽然她母亲会发脾气,会摔盘子摔碗,可作为一个全程注视着他们婚姻的人而言。
母亲始终是弱势的一方。
那些手段不过是她无处宣泄的嘶吼。
原因很简单。
白岗是一个好父亲,却不是一个好丈夫。
结婚将近二十年,在白语的眼里,他没有给过母亲一天的爱。
要不,到时候劝他们离婚吧。
反正这个愿望,她从七岁就开始听母亲说了。
母亲从小就说要离婚,可姥爷不同意,老人的眼光里离婚是背离道德的事情,他劝母亲说自己还小,怎么忍心让自己没有父亲。
姥爷说夫妻之间没有不吵架的,时间久了就好了,都是磨合过来的。
她妈妈虽然外表强势,可是骨子里却温顺,没有主见,觉得父母不会害自己,该听父母的。
这一听就是十多年,最好的岁月没了,感情却没有按照姥爷的话磨合好。日复一日的争吵,把一个柔顺的女人几乎折磨成了一个疯子,还是家喻户晓的那种。
邻居,包括陈言爸妈都知道母亲脾气暴躁,性格极端,明明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爸,可她爸却在外面获得了还算不错的名声。
什么不跟老婆计较,爱女儿,性格好,长得好,看得开。
白语有时候觉得他爸很好,从一个女儿的角度来说,他爸真的没什么不好,没有父亲的架子,可以聆听女儿所有的心事,永远不会对她发脾气,还会包庇她偶尔的调皮。
可她有时候又觉得他爸可怕极了,明明很多事情的导火线是他不轻不慢的一句话,母亲脾气急躁不懂得隐忍,往往一下子就被点着。他就那么沉默的看着生气的母亲,冷淡地丢下一句“不可理喻”,然后就关上自己的房门,开始长久的冷战。
白语自认为脾气不错,在同龄人中算得上很好的那种。可换位思考,她如果碰上父亲这样的人,大概也会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磋磨中变得疯狂。
何况是母亲。
这样的家庭注定是三个人的不幸。
她不能完全体会她妈妈的痛苦,可是却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撕裂。
她爱她平易近人的父亲,也恨那个日日磋磨她母亲的男人。
从她中考结束以后,她以一个相对成熟的眼光看待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客观的觉得,姥爷当初的劝解是错误的。
他们应该离婚。
白语很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