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则刚27(2 / 2)
“好好做!咱们争取三年再发展一个田庄。”
李管事眼里露出欣喜:“东家真是如此打算?”
祝乐点头道:“不错。现下这个田庄还会摸索阶段,还不够好,不够完善。等明年,咱们请个夫子,在田庄里教学。愿意去的学的,一月给十个工分。”
李管事眼里狂喜:“十个工分?我大孙子今年六岁了,也有机会?”
祝乐继续道:“李管事不至于一月出不起十个工分吧?”又道:“不只这样,想从我这里赎回卖身契的也可,一百个工分即可。”
一百个工分?换成铜板,一两银子也不到!
李管事眼里有泪花,就要给祝乐跪下,祝乐躲过不受。
李管事抹着泪道:“东家真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替田庄里的诸位谢谢东家的大恩大德。”
办学的事还好,赎身的事情倒是出乎祝乐的意外。即便不到一两银子就可以赎身,田庄里也真没几人如此做。一是,田庄里的生活实在是一年胜过一年的好;二是觉得自己除了田庄也不能找到这么好的差事;三是,就算自己是自由身了和现在也没有区别。
因此,最后赎身的,大半是想去走科举这条路的,这是后话。
眼下,李管事感激于东家的慷慨大方,又得了东家的准信,田庄里每五日会让人到永昌城一趟,交流物资。永昌城那边需要一名车夫,看谁愿意去。
回来永昌城已经是腊月十五了,祝乐这次带了一名车夫过去,还有两个想去永昌城做糕点的妇人。这两个妇人,一个脚有些跛,一个是眼神不太好。听说在永昌城工钱会高一些,且又可以省下平常的吃食贴补家里,都愿意去。
祝乐让秋香将人安排和厨娘在一起。
*
呵出一口冷气,祝乐拢了拢身上,继续翻了一页账本。
秋桑打帘进来,道:“老爷,门房刚过来说,有四人在门口,自称是您的大哥。”
腊月里天气寒冷,姜阿婆也是心疼家中开支,主动提议,无事时,大家都在二进的会客室坐。
姜山听了大哥一家子来了,只得出去迎接。当然,袖中的那二两银子可能又保不住了。
卢氏见进来的大哥大嫂一家,四人虽穿着棉衣,但皆打着补丁,比家里的丫鬟婆子穿得破旧多了。知道他们是过来卖惨,也不故意说出来。
姜阿婆见到大儿一家过来,拉着嘘寒问暖,又让秋桑去安排住宿,吃食,一通忙碌,姜大两口不停地在前面献殷勤。
“娘,你在家里,我们过年特孤独。因此一家人商量一下,就租个牛车到田庄里去看你。谁料你们不在田庄,我们打听到了永昌城。这不,就急急地赶来了。”
“祖母,你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还费了好些银钱呢!”姜大嫂的女儿也开口了。祝乐上下打量她,长得还算清秀,没有比着她娘的大饼脸长。
姜莺莺一进门也是暗自观察,二叔家是不一样了。在永昌城里竟然有如此大如此好的房子,还有好多丫鬟婆子做事。她刚看了凤娘,一身黄色的锦袍,头上的玉钗,耳上的珍珠环,比在周口村时更白更好看了。
姜莺莺心里嫉妒得不得了,恨不得将那身扯过来穿在自己的身上,都怪娘,说什么要装可怜,博得二叔一家的同情,好在城里落脚下来。
但她看到自己补丁衣服,与姜凤娘一比,自己就像是街边的乞丐。
冬日里天黑得早,就这么一会儿说话的功夫,天色已经黑下来了。
厨娘提着食盒过来,将炉内有炭火的小炉子放在桌上,上面放一个小锅子,小锅子里热气腾腾。姜莺莺兄妹两人看得目不专情。
姜阿婆笑着介绍:“这是永昌城的吃法,冬日里将菜煮在小锅子里,这个老太婆也很喜欢吃,你们尝尝。”
姜大嫂夹了一块里面的羊肉,砸吧嘴赞赏道:“凤娘真是巧思,这个办法好。你祖母吃了不会坏肚子,你不知道以前在家里啊,一到冬日,那菜将将端到桌上就冷了。所以你祖母在冬日可是最难受的,现在啊,你放心,我既然来了,这煮锅子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虽然不喜欢姜大嫂的大嘴巴,但看到姜阿婆心情高兴,姜山觉得暂时忍忍也没什么的。
姜大一家四口是从没有这么放开地吃过,厨娘舔了四次羊肉,几人才堪堪吃饱。
姜阿婆今日说了许多话,兴致过了就觉得有些乏了,招呼大儿一家吃好。
身后的妇人刘嬷嬷侍候她去休息。
姜山觉得,只要娘心里高兴,花一些钱招待大哥一家过个年也没问题。主家不介意,姜大一家住得心安理得。看到绣娘在给姜阿婆量尺寸,知道这是在做过年的新衣服。姜大嫂拉着全家过来,让绣娘一一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