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则刚28(2 / 2)
祝乐看到是一个粉衣女子,年纪和姜莺莺差不多大。据说是她出去给哥哥买东西时碰到的,两人一见如故,已经往来几次了。但据府里的下人说,这女子“偶遇”过姜冲远很多次了。
“唉……”祝乐叹口气道:“你家是给客人买丫鬟配着吗?如果是这样,不如你请莺莺到你家去住几月呀?”
粉衣女子立眉竖眼,指着祝乐道:“我倒是愿意,就怕莺莺妹妹不愿意。你以为永昌城的人家,都像你家这么小气么?”
“我倒不知道,来我家的是些什么人。秋桑,让门房看好门,不能什么牛鬼马面,跳梁小丑都放进来了。”
秋桑在身后答:“是。”
粉衣女子被气得拂袖而去,姜莺莺在后面不断小意道歉。
事后,祝乐将事情告诉给姜山。好吃好住地侍候着老大一家,侄女竟是这种想法。谁家的银子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自己和女儿每日早出晚归,辛苦打理田庄和生意,就不操劳辛苦吗?倒是大哥一家每日吃喝睡觉,还要像丫鬟们一样像自己要月银,完全不体贴自家。
大哥他们在这里两个多月了,侄儿年纪也大了,大哥这个做爹的,也没有想着给他找个营生。就任凭儿子这样蹉跎岁月。
先前提议让侄儿跟着车夫学御马,可是他看不上,觉得是下等人干的活。姜大嫂也只管吃糕点,没想着去厨房跟着厨娘学。学会了做糕点,在周口镇赁个铺子,一家人在,每年也能存下些银钱来。
姜山越想越生气,就想着赶人走,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供养,自然就知道找事情做了。吃过了苦,到时候,再将侄儿放在铺子里或是田庄里,好好学习本事。
卢氏拉住了他,好生说道,不要这么气恼。好好地和大房一家说。
姜大在这里自在又舒服,这段时间一家人都胖了一些。况且媳妇说了,要依仗着将军府的关系,给儿女说门好亲事,这亲事还没着落呢,怎么甘心走?
一家又跑到姜阿婆面前哭诉,说老三一家发达了,不认自己这个大哥了。
姜阿婆一面想着两个儿子在眼前好,又知道老大一家不甚靠谱,自己原在周口村就知道的。
最后一大家子商量,姜大一家在这里再住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姜大如果还想在永昌城,就自己出去赁房子。
没有道理弟弟要养活好手好觉的哥哥一家,到哪里也没有这种说法。
姜大懊恼地对女儿发火:“你在这里,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还找人到凤娘面前说三道四?!搅家精!看吧,你三叔现在要赶我们走,你高兴了?”
姜莺莺缩在角落里手帕掩面,不敢吭声。
姜大嫂道:“你骂她做什么?没有今日这事,你以为你弟弟就能好心收留你一辈子?别做梦了,他不过是借今日的事发作。”
姜大手抱着头,烦躁地说道:“就你能?啥事都知道?那你还过来干嘛,不在家里好好地待着?”
姜大嫂对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出去。
待姜莺莺出去后,姜大嫂去别住了门。
“今日莺莺带来的姑娘,看上了我家儿子.”姜大嫂骄傲地扬起下巴:“儿子不赖吧?永昌城的姑娘都看得上呢!不来这一趟,怎么能为儿子找门好亲事。”
姜大闻言一喜,放下手,道:“当真?”
姜大嫂眉开眼笑道:“那还有假?不然你以为人家能隔三差五地到咱家来?真是来看莺莺的?也就你这么想。人家都给莺莺说了。”
姜大为儿子高兴,随即一想,有些低落:“可是这可不是咱家呀?那姑娘能愿意跟着儿子回周口村?”
姜大嫂嗔道:“就算是人家姑娘愿意去咱那穷地方。你儿子愿意回去?你愿意回去?”
见识了永昌城的热闹和繁华,姜大自是不愿意再回去的。
姜大嫂和姜大这么多年夫妻,还不知道他想什么?随即道:“现在看来,指望三弟主动帮我们是不可能的了,他就最多留我们一个月。三弟这宅子这么大,田庄每年产出听说都有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城里的糕点铺……三弟有什么能耐?还不是陈二说的,将军府赏给他的。”
姜大沉思,老三从小到大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就是胆子大一些,如果自己胆子大一些,这宅子,这庄子,还有铺子,都是自己的,每年都有进项。这辈子是什么都不愁了……不,还有儿女这辈子也用不完呀!
反正老三也要赶自己走了,既然他无情,就别怪自己无义!
晚上两个人躺在床上,一整夜地讨论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