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娇蛮记 > 旧案

旧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伙?是莲生还是萧啸?

她一时情急,险些问出口,却被公子承一个眼神提醒,于是她尽量让自己显得神色如常,好像只是单纯地八卦而已,说起:“我听闻高尚为一方恶霸,出事后,百姓只拍手称快,对凶手反而是多赞其侠义”。

“此言差矣,治国判罪都理应遵循法度,怎么能私下用刑,若高尚有罪,也理应交由庭司判审。”

萧平正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也正因如此,公子承将他安排到奉城郡后,除了派五爷去保护他外,从未指示过他的任何行事。

王端端也不跟他辩驳,神色哀怜,道:“只是同为女子,十分同情那名宠妾的境遇,不知,按律法,她会被如何处置呢?”

萧平正叹了叹,“只可惜,她等不到律法审判了,在我们抓到她的当晚,她就已经......自尽了”。

“自尽!”要说也只是匆匆两面之缘,还是那么不愉快的经历,但王端端对官舒的死,更多的还是悲切,一个女子江湖沉浮,未有善终。

“那这次,萧大人专程过来,是为何事?”公子承挑起其他的话题。

“下官在捉拿这名女子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熟人,是关于一桩旧案”,萧平正看了眼王端端,有些犹豫要不要当着她的面说。

“但说无妨”,公子承既然让他来这里说事情,便就没想过再避开王端端。

“初至奉城郡时,机缘巧合之下,下官发现了一些关于旧案的线索”,公子承、延吉和五爷,悄无声息地对了个眼神,他开始发现的那些线索,其实都是他们故意安排给他的,知道他有了疑虑后必定会深入调查,所以一边派五爷保护他,一边也在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透露给他。

“我想一定是老天有眼,才让我顺着藤,将里面的内情,一个、又一个地,揭露出来”,萧平正突然掀袍行礼,重重地叩拜,“我想了许久,满天下,只有公子您,可以为亡者讨回公道”。

公子承上前将他搀扶起来,“坐下好好说”。

这一晚,王端端听到了她此生最为震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总是相似,边城守将,手握重兵,引得上京的王心生忌惮。外敌来犯,四面楚歌,磨西使用反间计,诱使庆王迟迟不肯派兵支援。时任郡守的况闻却始终不相信自己身后的城池已被放弃,他亲自领兵,在峡山关,足足守了大半年。

士兵们挖野菜吃树根,一边御敌,一边往北边求援。况闻的妻子英宁是位女中豪杰,横枪跃马,几次深入险境,力战蕃将。

不幸的是,磨西的细作早就混进了军队,趁其不备,掳走了他们的一双儿女,并以此相要挟,况闻和英宁抵死不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被敌军折磨而死。

而后,况闻战败,其妻尸骨无存,残兵四散。

故事到这里,已足够惨烈,令人唏嘘愤恨。

可王朝的权利,从来都是奔流向前的大河,卷席之下的山河狼藉,也只是留在历史上的几行字而已。

一道圣令下来,况闻因战败而导致北庆割地赔偿,被判就地腰斩,甚至都没有召回上京就定了死罪。况闻本也生无可恋,并不求生,但他有一部下,名叫吴圩,吴圩为况闻打抱不平,求情无门,决意去撞谏心钟。

层层泼油梯、碎瓦路、绣花针、棍棒阵,即便是常年行军打仗的军士,也只是坚持到了第三层,但在他倒下之前,已经被分散到其他军队的原部队同僚,接住了他,一个,接一个,一层又一层,前面的倒下,后面地立马填上,累累白骨,最后一个人几乎是靠踩着同僚的尸体,敲响了谏心钟。

这是谏心钟唯一一次被敲响,声传千里,山河哀恸。

“最后呢?况闻,有救下来吗?“王端端着急地问。

“庆王,碍于民意,赦免了况闻的死罪”,萧平正的声音很是疲累。

王端端还来不及松口气,就听萧平正说了句:“但他,死在了出狱前一天”。

此时的正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沉默不言,仿若连呼吸都觉得罪过。

已是入夏的天气,小花园里的蝉鸣,叫得正欢,唤醒了王端端的心绪,她缓缓说道:“那么多人为救他而死,他不会自杀的”。

“是啊”,萧平正重重地点头,“可当时的记录都只说他是因为妻儿受难,受不了打击,于是寻了死”。

“寻常人或许会,在吴圩他们撞谏心钟之前或许会,但况闻不会辜负自己那么多兄弟的”,王端端追问,“再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时间一久,也没人再提起。”

他的妻儿不在了,他的部下为替他伸冤也不在了,这世上,便没有人再追问他的死因了。

“萧里长,哦,不,萧郡尉,你如今升任郡尉,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线索?你先前说的旧人,又是指谁?”

“小端,你别急,你让他好好说。”

萧平正起身,又是重拜,对公子承磕头后说:“抓捕高尚一案的凶手时,我遇见了况闻的妻子——英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