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东风既解 > 第 117 章

第 117 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年纪小,不知流言可畏”贾母叹气道“玉儿自幼失母,本已担了失之母教的名声,又被传了那些流言,怕以后更加难办了。不管是不是真,总归不要再放到外面去的好,我看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拿什么去传?”

她思度一番“你把凤丫头给我叫过来,我有事嘱咐她。”

原来是今年正月后,便有人在府中传言,说梅家夫妇看中了黛玉,有意为自家二少爷求娶,又说黛玉与梅家二少爷自小青梅竹马,比和宝玉还亲,如今重逢,恐怕是郎有情妾有意。

流言传到了贾母耳中,贾母气个倒仰,直道那散播谣言的人可恨,也曾派人去查个究竟,竟然是一笔糊涂账,查不清寅卯,便只得把黛玉拘在府中,再不肯放她出去梅府,又让王熙凤借着请教认字的借口,教黛玉管账本理家务的事宜。

黛玉起先不知个中情由,却知王熙凤教习理家的意思,但自那个人参养荣丸开始,贾府于她不再是个寄身之所,倒变成了草木皆兵的危险之地。她于贾府,已经离了心;梅府又去不得,一时又想到远至边疆的景公子,半年以来全无音讯,所有可信可解之人皆音讯不通,她困在这个风霜剑雨的牢笼里,中秋之后,病了两场,人更是清瘦单弱。

府中便又盛言她单弱无福,恐怕于子息上不利;偏偏宝玉天真皮赖,每至潇湘馆皆无分寸,即便是黛玉嘱了院中婆子丫环亦无济于事。

病中愁中,抑郁难抒,无处排遣,便寄情诗文,稿子写了一撂又一撂,写了烧,烧了又写,常常夜半三更不得熟寐,把顾景知那些嘱咐全抛在脑后,人益发地憔悴。贾母又是心疼又是愁急,特给她开了个小灶,拨了自己库房的燕窝,每日给她熬粥养脾胃。

这日雪雁好容易劝她到院中晒太阳,便听到隔墙的婆子不知道是在和着哪个丫头指桑骂槐“你原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得亏你老子娘收养了你才没饿死,你倒好,不知感恩,成日家小姐作派,娇娇嫡嫡,拿张作乔,嫌东嫌西,不知你一草一纸都是这府中供着的哩……”

黛玉气得脸色铁青,怔在那里半响,泪也流不出,话也说不出,这贾府之中,从来没有无缘无故漏出的话,此等话若非是有人刻意令自己听见,便是在府中传播许久,被学了无数次舌。

无论哪一种,都是要逼得自己无立锥之地。

可既然容不下自己,为何不放自己出去,把自己拘在府中?

这是要活活闷杀自己!

究竟是谁要自己死?

他们为何要自己死?

黛玉心内突突地跳着,也一寸寸地凉着。

她想到了父亲临终前的交待,说已将林家五代袭下来的家产田宅铺子等都折成了银两,让贾二爷带过去给外祖母保管;而肯拿去给外祖母保管的前提,是自己将来要嫁给宝玉做贾家主母为条件的。

如今,不肯做成她与宝玉的婚事,却又不肯退还这笔银子,所以便使了这些阴招来害自己?还是里面牵连到了父亲的一切事情?

黛玉细思极恐,再看这潇湘馆中,一汤一水、一草一木皆可疑,即便连外祖母,也没有那么可信了。她不能坐以待毙,思来想去,觉得此事唯有景公子可依靠,于是取了景公子留赠的那枚玉佩,让雪雁想法子乔装去了趟德胜街的那家古董铺子。

雪雁出去一个时辰便回了,急急地喝了两口茶解渴,便到了黛玉房中禀报情况“他们掌柜的说公子还未回京,不过他们有秘道可快速递消息给公子,让我们安心在家中等。”

主仆二人等了将四五天,都没讯,到了第六日,却等来了宫里的一封这谕旨,原是皇后娘娘听闻林如海之女颇富才学,召进宫为昭明公主的侍读。

黛玉自忖平日收敛,何以声名外显于深宫后院之中?更何况昭明公主乃圣上的长公主,身份尊荣,侍读之位有的是高门贵女趋之若鹜,自己一个无功无爵的孤女,为何得了皇后娘娘的青眼?

贾母亲自去宫里走动打听,元妃也是一头雾水,一问三不知;皇帝那里,贾母已然是够不着,只得回了府,抱着黛玉哭了一场,细细嘱咐宫中事宜等等,末了道“你先在长公主身边安生待着,我再想想法子让你早日出来。”

黛玉见外祖母着实哀伤,不由暗悔当日不该连外祖母也一同防备了进去,依依不舍地大哭了一场,真心实意地同外祖母致歉“玉儿心性疏懒,平日小有膝下承欢之时,如今孩儿要进宫,更不能在外祖母身旁尽孝,如此已是大不孝。怎么能还让您一心想着为我周全?贾府那么多子孙晚辈皆赖外祖母,还请外祖母万自珍重,勿以玉儿为念。”

贾母欲言又止,一时想到早逝的女儿,心情沉重,又痛哭了一场,方被鸳鸯劝回了。

且说黛玉与贾母皆接受了这般命运安排,谁知没过几日,宫里又来了一道圣旨,这次是点了林黛玉名接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