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前面的故事1(1 / 2)
冷雨已经连绵下了三天。
铅灰色的云层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把午后的天光压成了黄昏的模样。雨点敲在公交站台的遮雨棚上,发出密集而单调的噼啪声,像是无数根细针在刺探着什么。周砚站在棚下,黑色的风衣下摆被风卷得微微扬起,边缘处已经洇开了一圈深灰色的湿痕。
他的视线落在斜对面那栋建筑上。
那是一栋爬满了常春藤的老式楼房,墙体斑驳得像块风化的奶酪,露出底下暗黄色的砖石。雨幕让它看起来更显颓败,几扇破碎的窗玻璃在昏暗里反射着零星的光,像某种蛰伏生物的眼睛。正门上方挂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青山精神病院”五个字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其中“山”字的一竖已经断成了半截,远远看去,倒像是“青·精神病院”,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周砚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风衣口袋里的硬物。那是一本硬壳书,封面是磨损严重的深棕色,边缘处的线脚已经脱开,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书脊硌在指腹上的凹凸感——那是三天前出现在他公寓门口的东西。
三天前的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推开公寓门取报纸,却发现门垫上除了卷成筒的日报,还躺着这本没有任何包裹的书。没有邮戳,没有署名,甚至连一张便签都没有。当时他以为是谁放错了地方,随手翻了两页便丢在了玄关的矮柜上。直到当天深夜,处理完手头的数据分析报告,他才在台灯下重新拿起了它。
书里的内容远比他想象的更离奇。
没有书名,没有作者,内页大多是空白,偶尔有几页印着模糊的字迹,像是从什么文献上撕下来的残片,内容晦涩难懂,充斥着“时空褶皱”“能量节点”之类的词汇。真正让他彻夜未眠的,是夹在书里的两张照片和那些潦草的批注。
此刻,他再次把书从口袋里抽出来。潮湿的空气让纸页微微发潮,带着一股陈旧的油墨和灰尘混合的味道。他翻到中间那一页,两张打印照片用回形针别在纸页上,边缘已经有些卷翘。
第一张照片的背景是间病房,白色的墙壁上贴着“302”的绿色门牌号,字体是医院常用的那种宋体,边缘有些模糊。病房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铁架病床,一个掉漆的床头柜,窗户上装着细密的铁栏杆。而窗台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一枚青铜环。
那枚环的样式很古老,表面刻着繁复的回纹,环口处有个小小的凸起,像是某种机关的锁扣。周砚的呼吸微微一滞——他认得这枚环。
五年前,他在一场古籍拍卖会上见过类似的东西。当时那枚青铜环被标注为“战国时期不明用途铜器”,最终以远超估价的价格被一位神秘买家拍走。他当时只是觉得纹饰奇特,随手拍了张照片存档,此刻回忆起来,照片里的青铜环和眼前这张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照片下方,用黑色水笔写着一行潦草的批注:“陆辰,时间异能,钥匙1。”
周砚的指尖划过“时间异能”四个字,指腹的温度似乎都被那墨水吸走了几分。他不是第一次接触到“异能”这个概念——作为国内顶尖的数据分析专家,他曾为多个特殊机构处理过加密数据,其中不乏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案例。但那些案例大多是模糊的编号和冰冷的数值,像这样直白地将“异能”与具体的人、具体的物品联系起来,还是第一次。
他掀开第一张照片,露出
这张照片的背景同样是间病房,门牌号是“407”。病房里比302更凌乱些,床上堆着几件看不出原色的旧衣服,最上面是一件沾着尘土的深色长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金色的纹样,像是某种古代服饰。照片的批注更简短,只有四个字:“郑士彪,时空,钥匙2。”
“时间”与“时空”,“钥匙1”与“钥匙2”。
周砚盯着这两行字看了很久,直到台灯的光晕在他眼底烙出两个模糊的光斑。他试图用逻辑去拆解这些信息——这更像是一个谜题,而他擅长解谜题。他调出了自己数据库里所有关于“青山精神病院”的公开信息,包括近五年的病人名单、探视记录、医护人员变动表……数据像潮水般涌来,在他的大脑里构建出一张无形的网。
陆辰,男,三十一岁,三年前被送入青山精神病院,诊断结果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为声称自己能“看见过去的碎片”,并多次试图破坏医院的钟表。
郑士彪,男,四十八岁,五年前入院,诊断结果为“重度精神障碍伴随暴力倾向”,据护工记录,他时常穿着一件不知从哪弄来的旧长袍,对着墙壁喃喃自语,说的话里总带着“门”“通道”“坐标”之类的词。
两个被贴上“精神病患”标签的人,却被这本书定义为拥有“异能”的“钥匙”。
周砚的目光移到书的最后一页。那里没有照片,只有一行用红笔写的字,字迹凌厉,像是用尽了力气刻上去的:“找他们,答案在他们的记忆里。”
答案?什么答案?
是关于这两枚“钥匙”的用途?还是关于这本神秘出现的书?或者,是关于他自己?
周砚的手指在书页上停顿了片刻。他想起自己这三年来反复出现的梦魇——梦里总是一片灰蒙蒙的雾,雾里有个模糊的身影在对他说话,声音像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怎么也听不真切。每次醒来,他的太阳穴都会突突地跳,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空洞感。他一直以为是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衰弱,但这本书的出现,让他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也许,他需要找到这个答案。
雨势渐渐小了些,变成了细密的雨丝,斜斜地织在空中。周砚合上书,重新塞回口袋,指尖依然能感受到那两张照片的硬度。他看了眼手表,下午三点十五分。
根据他的分析,青山精神病院的护工换班时间是下午三点到三点半,这段时间内,病房区的监控会有三分钟的切换空档,而302病房的陆辰在这个时间段情绪最为稳定,407的郑士彪则通常在午睡后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这是他用过去六个月的护工日志和监控记录推算出的结果,误差率不超过百分之三。
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