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 第442章 粉笺传旧约,月影忆当年

第442章 粉笺传旧约,月影忆当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秦朗回到府邸时,暮色已漫过门槛。

他的住处原是侯府旁的一处旧宅,不大,却收拾得利落。院里那棵老石榴树还是他当年亲手栽的,如今枝桠已高过墙头,傍晚的风拂过,落了满地暗红的花瓣。

进了书房,秦朗先将七公主给的那卷军报仔细收好,锁进樟木书柜最底层。案上还摊着赵承德抄的《凉州旧志》,他伸手将散乱的批注纸理齐,指尖划过“鲜卑与羌部世仇,源于太和年间草场之争”一行字,眉头微蹙——这些陈年恩怨,怕是比镇北王的硬脾气更难拆解。

正思忖着,家丁李猛端来一碗热汤:“公子,厨房炖了羊肉汤,驱驱寒。”

秦朗接过汤碗,暖意顺着指尖漫上来。李猛是当年跟着他从侯府偏院出来的,看着他从埋头苦读的庶子走到如今,眼里总带着点心疼:“方才望江楼的伙计来了,送了张帖子。”

“望江楼?”秦朗愣了愣,接过老周递来的粉笺。

笺上是簪花小楷,字迹清丽:“闻君归京,念及旧识,敢邀于望江楼一聚,共话当年风月。柳氏如是具。”

末尾钤着枚小巧的“如是”朱印,像极了当年她别在裙角的那颗红豆佩。

秦朗捏着粉笺,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纸页漫开,忽然撞进之前那个暮春的午后。

那时他还是国子监的穷学生,青衿洗得发灰,每月最盼望江楼的“诗擂”——不是为那壶免费的碧螺春,是贪恋临窗的位置能看见护城河的水,映着天光云影,倒比书斋里的刻板字有趣些。

那日诗擂的题目是“楼”,有个穿锦袍的公子哥站在台前,晃着折扇出了个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这联看似简单,实则藏着回环的巧劲,“楼”与“流”同音,重复中见风骨,满座文人要么蹙眉苦思,要么假作赏花,竟无一人敢接。

秦朗坐在角落,手里捏着半块冷掉的胡饼,望着窗外水纹发怔——他前几日去城郊寻书,见过一口老井,井台爬满青苔,月夜时井水像铺了层碎银,井旁石碑刻着“印月井”三个字。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他的声音不高,却恰好落进寂静里。锦袍公子哥猛地回头,眼里先是不屑,随即变成错愕——这下联不仅字字对得工整,“井”对“楼”,“影”对“流”,连那份时空流转的厚重感都丝毫不差,更妙的是“月井万年”对“江楼千古”,一静一动,各有天地。

“这……这是谁家的学子?”有人低声议论。

秦朗刚要低头,就听见身后传来银铃般的笑:“‘月井万年,月影万年’,比‘江楼千古’多了几分沉潜呢。”

回头时,撞进一双亮得像浸了春水的眼睛。穿鹅黄裙的少女手里捏着串蜜饯,双环髻上坠着珍珠,随着她歪头的动作轻轻晃。

她身后跟着个面色肃然的中年男子,正是望江楼的东家柳怀安。

柳怀安扫了眼秦朗磨得发亮的旧靴,眉峰皱得更紧,语气淡得像水:“如是,不过是些小聪明,犯不着较真。”

少女却像没听见,几步走到他桌前,指着他案上那页写着下联的废纸:“我叫柳如是。你这联里的‘印月井’,是城郊那口老井吧?我去年去拜过,月夜的井水真像铺了银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