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1 / 2)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东南战事最终以议和结束,除了珍宝金银,贾探春也没有选择的被送上了和亲之路,南安太妃做主,让南安王妃收了她做女儿,她以南安王女儿的名义远嫁和亲。
这只是明面上的事,暗中皇帝下了几道命令,令重整东南水军,查察军中贪污之事,力图肃清军纪。因两广总督获罪被免,皇帝又信不过他人,除了派大将军前去,皇帝还派了宗令和孟杨去暂代两广总督之责,有先前南安王的前车之鉴,皇帝必须得派两个自己的亲信过去,才能安心。
孟杨往东南去了以后,崔云慧更能理解黛玉的心情,她这里好歹还有个孩子可以分神,黛玉只会比她更牵肠挂肚,于是她便常请黛玉过来承恩公府,或者往姜家去,两个人一起逗着孩子玩。
此后日升月落,孟杨启程去南方时已是年底,当时和南洋的和谈还在继续,到了第二年春天,和亲的队伍一走,才是和谈正式完成。
南洋暂且被遏制住,承恩公府和姜家上下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而这一年的秋天来临时,东南再次来了急报,和去年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战败,而是战胜的消息。
而且,对于承恩公府和姜家来说,这还是个好消息。
南洋诸国大败,一直暗中撺掇南洋的西洋诸国也遭到了打击,他们派来的船队全军覆没。
“果然是狼子野心!”崔云慧拍桌道,“西洋那边竟然还想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何止是这些,他们更是想让南洋先来探探路,若是咱们不堪一击,他们就要分而食之了。”袁夫人接道,说到这里,袁夫人笑着看向黛玉,“还是多亏了妹夫呀,先发现了他们的船队,又能果断让人返航,和那些西洋人虚与委蛇,才有了今日这场胜仗的。”
崔云慧笑道:“你二哥能立下这个战功,也多亏了妹夫呢!”
京中还不知道此战的具体情形,只知道无论是姜珏还是孟杨都在此战中立了大功。
黛玉尚且有些忧心,勉强笑道:“哪有的事,那都是二哥自己得力。”
承恩公夫人拍拍黛玉的手,笑道:“如今仗已经打完了,他们那边也该送信回来了,军中急报自然快,他们的信还得等些日子的。”
正如承恩公夫人所说,孟杨和姜珏的信比不上八百里加急,两个多月后才送到京城,好在两个人在信里都说了平安无事,让家里人不要担心,众人悬着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下。
姜老太太那里直到这时才知道了所有的事,黛玉一直瞒着她,怕吓坏了老太太,如今知道长孙没事,且这趟西洋还不必去了,老太太哭了一场,林氏和黛玉哄着,老太太慢慢的才好了些。
姜老太太拉着黛玉的手,怜惜道:“好孩子,可苦了你了,这些日子你必定提心吊胆的,在我这里还要装着没事人似的……”
黛玉听了这话,也忍不住落下泪来,姜老太太搂着她,两个人又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姜老太太和黛玉的心情都比先前好了不少,尤其是牵肠挂肚这些日子,哭都不知道找谁去哭的黛玉,终于把这些日子埋在心里的情绪哭了出来,心头松快了许多。
林氏劝着两个人,见她们终于好了,自己也松了口气。
“珏哥儿人好好的,又立了大功,还不用往西洋去了,咱们该高兴才是。”林氏捧了茶给老太太。
黛玉从丫鬟手里接过另一盏茶,道:“母亲前两日进宫,听娘娘说,西洋做下的这些事,陛下震怒不已,说是要断了和西洋的商路呢。”
“啊?”姜老太太手一抖,“还要打啊?”
“祖母放心。”黛玉宽慰道,“陛下这是吓唬他们呢,咱们这里的丝绸、瓷器、茶叶,西洋人爱的跟什么似的,咱们若是不同他们做买卖了,他们必定急得了不得。”
政事姜老太太不懂,只要不打仗就行,姜老太太问道:“阿珏什么时候回来啊?”
黛玉道:“朝中还在吵着,陛下的意思是就算不打仗了,也得趁此将天朝威严立起来,水军仍需操练着,让西洋和南洋日后都不再敢起觊觎之心,但朝中还有别的声音,有人说不如直接断了和西洋南洋的联系,封了沿海,方可一劳永逸,保万年太平,陛下说断商路,是吓唬人,他呢却是真的,陛下当然不愿意了,于是陛下那边的和这头的,两边大臣就吵起来了。”
姜老太太想了想,哪个好她是说不上来的,不过有一点她知道:“那谁也不能越过陛下去,到头来还得是听陛下的。”
黛玉道:“只是朝中没个结果,阿珏他们就不好回来,陛下怕那里再出岔子,想让他们在那里防备着。”
姜老太太叹口气,这就不是他们能干预的了。
姜老太太说得的确很对,没有谁能越过陛下去,最终,陛下的旨意一一下达。
礼部和户部、兵部、鸿胪寺各派了人,陛下又从宗室里挑了两个勉强能用的人,一行人往东南去和西洋、南洋人谈判。
姜珏带着要出海的一行人则是要暂时留在当地,毕竟陛下不是真的不和西洋人来往了,不过姜珏等几个功臣可以先回京,孟杨和宗令也能回京了。
陛下的旨意到达东南尚需不少时日,京中承恩公府和姜家却是在听到陛下旨意起就盼着人赶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