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2 / 2)
要说孟家巴不得皇帝赶紧给太子腾位置,虽然有点过于直白了,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如今太子登基就差最后那一个仪式,有皇帝的遗旨在,谁敢说一个不字,就如同谋反,可以说太子再无后顾之忧了,孟家悬在头上的那把刀终于确准不可能落下来了。
黛玉当然更站在孟家这一边,闻言点点头,笑道:“父亲母亲总算不必整日悬着心了。”
“不过……”姜珏又道,话里很是愧疚,“夕哥儿的满月酒怕是不能办了,到时候大行皇帝还没有出殡,没法子办喜事。”
黛玉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个,笑道:“一个满月酒罢了,不办,难道咱们夕哥儿还不长大了不成?”
姜珏却觉得不只是委屈了夕哥儿,更委屈了黛玉,便道:“等过了国孝,咱们再补上。”
“不了不了。”黛玉连连拒绝道,“你只去吃过满月酒,没到后院里去过吧?”
姜珏是男子,当然是不能到后院去的。
姜珏不知道黛玉此话何意,点点头,道:“是没有去过。”
黛玉摸摸手臂上的鸡皮疙瘩,道:“那些人都围着才一个月大的小孩儿看,说不得还得想着亲爹妈都听不下去的话来夸他,夸的文能得文状元,武能得武状元似的,我可不想让咱们夕哥儿听这个,我也不想听这个。”
黛玉总结道:“不办挺好的。”
姜珏倒不知道还有这个原由,听了黛玉的话撑不住笑了,道:“是怪让人恶心的,那咱们不办也挺好的。”
黛玉见说服了姜珏,松了口气,笑道:“当然好了!”
夕哥儿咿咿呀呀叫了两声,似乎也很是赞同。
姜珏和黛玉相视而笑。
大行皇帝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后出殡,太子仁孝,亲自扶灵并送灵百里,宗室和百官劝解许久,太子才含着泪不舍的回城。
其后便是新帝的登基大典,钦天监早算好了日子,礼部和内务府一同操办,一切都尽善尽美。
登基后皇帝嘉奖有功的臣子,一一封赏过后,众臣赫然发现,皇帝的外家和岳家得到了同等的赏赐。
要说新帝登基,那必然是孟家出力最多的,徐家毕竟是武将出身,还是这两年他们家才渐渐地参与起政务来,从前除了军中,朝堂上哪有徐家人的影子?
可徐家得到的赏赐与孟家相当,这是新帝往后要更倚重徐家的意思吗?
一时间,众臣心里不免有些嘀咕。
别人嘀咕归别人嘀咕的,承恩公府上下均面无异色。
至于仅次于孟家和徐家之后得了重赏,如今在内阁里仅次于承恩公世子孟樟和镇北侯的吏部尚书姜珏,他更是宠辱不惊,似乎以他仅而立的年纪就能居于这二位身后是件多么理所当然的事。
不过对此朝臣们另有别的解释,谁让姜珏救过皇帝的命呢!满朝文武,也就一个姜珏有救驾这个殊荣,皇帝多信重他,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外头的风云干涉不到他身上的,姜珏通通不管,只每日下衙后按时回家陪黛玉和夕哥儿。
才出生的孩子一天一个模样,姜珏和黛玉这对父母整日家看着孩子,只觉得看不够。
黛玉笑道:“夕哥儿得要两个奶娘养着呢,这才几个月,你看这小胳膊小腿,跟藕节似的,胖嘟嘟的。”
姜珏擡手戳了戳夕哥儿的小手,一点下去就是一个小坑,肉嘟嘟的。
“怎么这么贪吃啊。”姜珏点点夕哥儿的额头,笑道,“以后长成一个小胖子怎么办?”
黛玉掩唇笑道:“这就是一个小胖子了,以后该是大胖子!”
夕哥儿哼哼了两声,似乎是不满爹娘这么埋汰他。
“哈哈哈……”姜珏大笑道,“他听懂了吗,他还不高兴呢,是谁这么贪吃啊?”
“就是。”黛玉仗着夕哥儿不能反抗,捏捏他的小嘴,道,“我跟你都不是那贪嘴的人,也不知道夕哥儿随了谁,将来真长成个小胖子……不如,将来给他请个武师傅,让他学武,总不至于还会这么胖吧?”
说着说着,黛玉就思量起来往后该怎么教导夕哥儿,是学文还是学武,不如一起都学吧!
姜珏一想,赞同道:“好啊,改日我再去找人问问,几岁学武更合适,太小了他这小胳膊小腿的,也折腾不起来啊。”
“启蒙的先生容易找,学武的师傅却不好找。”黛玉道,“是得早些打算。”
姜珏点头。
夕哥儿挥舞着肉肉的小胳膊,丝毫不知道他的未来已经被爹娘安排的没有空闲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