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中都惊闻败讯至,金世宗忙议对策(2 / 2)
仆散忠义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的舆图前,指着山东和河北的位置:“陛下,辛弃疾虽占了山东,却根基未稳。其叛军多是流民和旧宋溃兵,缺乏训练,尤其是骑兵,恐不足五千。臣可率五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前军追剿移剌窝斡,逼其向辛弃疾求援;中军在河间(瀛州)平原设伏,待辛弃疾出兵援契丹,再一举歼之;后军守燕云,防止其与河北叛军勾连。”
纥石烈志宁补充道:“陛下,河间平原地势平坦,利于我军骑兵冲锋。辛弃疾若援契丹,必走河间,届时我军可借地形之利,用骑兵冲散义军阵形,再围而歼之。此外,可派细作混入契丹叛军,散布‘辛弃疾援军已至前方’的假消息,让叛军放松对后军的防备。”
徒单克宁也上前,指着舆图上的 “沧州”:“陛下,可令沧州、河间的守军固守,阻断义军的粮道。辛弃疾若失去粮草供应,必不战自乱。”
金世宗听着诸将的计策,脸色渐渐好转。
他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河间的位置:“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仆散忠义,朕给你凑足十万精兵,纥石烈志宁统领右翼军,徒单克宁统领左翼军,辅佐仆散忠义元帅,速速南下剿匪!务必在秋收前,破辛弃疾,灭移剌窝斡!”
“臣遵旨!” 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徒单克宁齐声应诺,声音震得殿内的烛火都在晃动。
金世宗又道:“传朕诏令,山东其他地方守军,固守城池,不得与叛军硬拼,为仆散忠义南下大军争取时间;燕云各地,加强戒备,防止叛军北上袭扰;同时,派使者去西夏,许以重利,让其袭扰宋师边境,以防宋军支援叛军。”
大臣们纷纷领命,大安殿内的凝重氛围,终于消散了些。
仆散忠义走出大殿时,夕阳正落在中都的城墙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握紧手里的马刀,心里默念:“辛弃疾,本帅倒要看看,你这汉人义军,到底有何本事!”
此时的中都城内,百姓们还不知道山东的败讯。
街上的女真贵族们依旧耀武扬威,汉人百姓则低着头,匆匆走过,生怕惹上麻烦。
一个卖菜的汉人老妇,听到大安殿传来的号角声,忍不住问身边的人:“这是要打仗了吗?”
那人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听说南边的汉人义军打过来了,皇帝要派大军去镇压呢。”
老妇的眼里闪过一丝期待,却很快又黯淡下去 —— 她知道,金军势大,义军怕是难敌。
仆散忠义回到大营,立刻召集诸将,下达命令:“明日一早,大军拔营,分三路南下!前军由徒单克宁统领,扎也银术可为前锋追剿移剌窝斡;本帅亲自坐镇中军调度各方;后军由纥石烈志宁统领,殿后!务必在十日内,抵达河间!”
诸将领命,各自去准备。
夜色渐深,中都的大安殿内,金世宗还在看着山东的舆图。
他深知,这次南下,不仅是为了收复山东,更是为了震慑北方的汉人 —— 若连一个小小叛军都收拾不了,那大金的统治,怕是要动摇了。
他对着窗外的夜空,轻声道:“太祖、太宗在上,保佑我大金,顺利攻破辛弃疾,消灭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