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两全其美(2 / 2)
这话根本不是在咨询意见,而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杨震和谢开明接触过几次,没想到他处理政务是这种风格,用独断专行来形容都不为过。
果然,看清楚一个人从朋友的角度,很难看出来什么,成为对手之后,才知道其可怕,果决。
杨震现在需要回去好好想想,重新拟定策略,现在还有点一头雾水,抓不住事态的主要脉络,谈判都没有方向。
觉得应该以退为进了,笑道:“下官在舞文弄墨方面略有小成,但对这等政务就显得才疏学浅了,一切听从谢老安排。”
杨震给足谢开明面子之后,话锋一转,“不过,下官当心一件事,下官已经放出话,长期收购,价格不变,谢老不会让下官食言,以后不好做人吧!”
谢开明微微皱眉,他发觉杨震对自己突然变得有些生疏,客气得像陌生人,此刻完全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
谢开明久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是胡季轻笑一声,打破沉默:“这样好了,杨大才子可以收购一个月,无论花出去多少银子,都算在公账上,一个月后朝廷成立新部门,刚好接手,杨大才子不是说了,因乔迁之喜要回馈京城百姓吗?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算尽心尽力,不会有人说你闲话?”
杨震叹道:“其实下官的个人荣辱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觉得羽绒服产业想要做起来,鹅毛和鸭毛作为原材料,需求量巨大,高价收购可以鼓励民间多养鸭鹅,而且现在只是京城比较轰动,各州府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如果只是一个月,就代表着只有京城的百姓尝到甜头,各州府百姓都没有尝到甜头,说不定会觉得是个假消息,所以要等到这个消息天下人都知道,而且大部分都人都得到好处,这个产业搞起来才顺利,如果朝廷还要负责养鸭鹅,这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怎么行?开销太大了,单是收购都需要一大笔银子,何况还要制作成羽绒服又是一大笔支出,现在朝廷能拿出来的银子可不多?”胡季马上道。
杨震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办法,假装恍然大悟,看向谢开明,“谢老,其实这个事情根本不需要朝廷亲自去做,不如就让商人去做,朝廷只需要在每件羽绒服上收税,不需要费心费力去做事,就能收好处,岂不两全其美?”
闻言,三人都是若有所思,觉得这种方式比预想的办法要好的多。
杨震趁热打铁,继续道:“这就好比良田,皇上不也没采取把土地收归皇室所有,然后请人种,还不是把土地分出去,然后收税,办法简单又有效,而且保证不亏,要是朝廷组建一个部门,花了那么多银子,要是羽绒服卖得不好,那可是亏大了。”
杨震现在的目标很简单,只是不想羽绒服产业搞成如杭州制造局那样,造成巨大的亏空,但是最终买单的是天下百姓。
关键是百姓付出巨大代价,一辈子都没穿过一次丝绸做的衣服,比什么都冤。
而羽绒服如果变成民间产业,那就不是世家贵族的专属,虽然百姓还是免不了被刮油水的命,但是至少能置办一件羽绒服,享受一下寒冬的温暖。
好在现在羽绒服还没做出来,要是做出来了,他们觉得这么好的东西,百姓不配拥有,马上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礼制出来,那可就不妙了。
杨震之前没意识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深有感触了,那就是世面上的好东西,朝廷都要管制。
什么地位只能修什么样的门槛,地位不够不能披金戴银,不能穿丝绸。
就是贵族也划分三六九等,白玉,绿玉,红玉,紫玉,各有所属,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