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符合所有人的利益(2 / 2)
在场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意识到这就是一个搜刮民间财富而设的局。
太阴险了。
杨震清楚说出的话很不好听,更知道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是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人性有时候就是不长记性,以及心存侥幸。
就好比后世的聪明人,明明知道有些项目就是庞氏骗局,不也前赴后继吗?
何况这个项目也不是骗人,逻辑上全部说的通,只要路能修起来,过路费就源源不断。
其次,这样的提议,原本不可能拿到大朝会上议论,因为修路收过路费要和投资的富商巨贾分红,是一个不合礼制的事,还有损皇室威严。
而现实是,皇上没反对,很多守旧的官员也没急着出来反对。
为什么?因为如今国库空虚,关键是所有官员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局,除非年年风调雨顺,年年大丰收,才有可能暂时缓解财政困难,而且仅仅是暂时缓解而已。
依然治标不治本,因为他们也略懂算术,官员的俸禄和军饷这两项已经接近财政收入,何况还有皇室的开销这个大头没算上,还有河工,漕运、驿站等巨额支出。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开源节流,可是要节那一边的流?军饷肯定是不行的,这可是维持朝廷统治的根基,何况军饷已经缩得不能再缩了,再压的话,吃不上饭的将士可是会哗变的。
想节省皇室的开支,这个就更难了,官员连提都不敢提,谁提了就是触霉头,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
至于节省官员俸禄,或者减少大量官员,这倒是也可行,但文官怎么可能同意削减自己的俸禄?或者斩掉自己的左膀右臂?
从进入默王府帮助秦默开始,盐铁税赋贪污案爆发后,杨震已经看到朝廷的财政非常糟糕,严重性和复杂程度三言两语说不清。
根据历史经验,改革也是一条死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才想到这样一个局,觉得阻力不会很大。
他深知,国库一空虚,无论是文官还是富商巨贾就开始人人自危了,谁也不想被当做第一波牺牲品。
所以杨震提出这种不合礼制的提议,反对的声音几乎没有,连提的问题都没点到要害之处,更没人提一句这事有违礼制。
由此可见,所有人都赞同这个大工程能启动,因为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除非失败才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场面安静了一会儿,皇上突然笑道:“状元郎的提议值得一试,这也是造福百姓的福祉,不过这事需要一个统筹全局的人来负责,众爱卿觉得谁能当此重任?”
说完,目光在众大臣间扫视。
众人悚然一惊,没想到事情才刚开始议论,皇上就这么草率地盖棺定论了。
所有官员愣神的工夫,看到皇上的目光扫了过来,都是很有默契的低下头,也不知道是一时想不到说辞,还是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