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歙砚烹江山 > 第17章 科举经济场——算珠与经学的终极对决

第17章 科举经济场——算珠与经学的终极对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上元夜的长安灯火如昼。李墨提着灯笼走过西市,听见绸缎庄里传出激烈的算盘声。掌柜正用新学的\"四柱清算法\"与胡商讨价还价,柜台上的波斯琉璃灯将算珠影子投在粉墙上,宛如游动的蝌蚪。

\"李大人!\"卖蒸饼的张老汉突然拦住他,从怀里掏出把泛黑的竹算盘:\"俺孙儿考进算学了,您给瞧瞧这祖传的盘子...\"李墨接过算盘,在灯笼下发现梁上刻着\"永徽三年制\"——正是高宗改革科举的那年。远处突然爆开烟花,照亮算盘上磨损的档位,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里,不知藏过多少升斗小民的生计。

回府路上,李墨在平康坊墙角发现个哭泣的小童。孩子攥着折断的算盘,说是明早交不起术科作业。他蹲下身,用袍角擦去孩子脸上的泪,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父亲也是这样教他拨动第一颗算珠。夜风吹动坊墙上的藤蔓,月光把两人的影子与算盘影子缠在一起,投在《新修算学门目》的告示上,那朱印还未干透。

(6)珠玑暗涌

春分那日,李墨在尚书省廊下遇见太府寺的老算师。老人枯瘦的手指正摩挲着算盘梁上\"贞观十七年\"的铭文,见他来了,突然将三颗算珠拨成斜线:\"听闻吐蕃使团带了三十六幅《西域物产图》,李大人可知其中蹊跷?\"檐角铜铃被风吹响时,老人已消失在朱漆廊柱间,只余地上几粒从指缝漏下的黍米。

(7)铁马冰河

夏至寅时,兵部急报惊碎了晨钟。李墨在烛下验算军械账册,发现朔方军报来的铁矢数目竟与将作监存档相差七百整。他推开窗,看见启明星下疾驰的驿马,鞍袋里露出半卷描着狼头的羊皮图纸。晨露沾湿的算珠突然打滑——那正是他三日前在鸿胪寺见过的吐蕃算筹样式。

(8)珠帘夜雨

秋夜的值房,李墨被雨声惊醒。案头摊开的安西都护府粮簿上,墨迹被漏雨晕开成奇怪的图案。恍惚间,他听见窗外有女子吟唱:\"一珠算得千船粟,不见陇头饥骨哭...\"推门只见巡夜的金吾卫,铁甲上雨水蜿蜒如算珠跌落。檐下新结的蛛网兜住半片残叶,叶脉恰似户部新颁的《租庸调折变格》。

(9)雪泥鸿爪

腊月查账时,李墨在幽州进奏院的炭火盆里扒出半页残账。焦黄的纸片上,\"新罗贡金\"四字与吐蕃商人画押重叠。窗外飘进的雪片落在算盘上,十三档铜珠竟同时结出冰花。突然街鼓骤响,他抬头望见朱雀大街尽头,鸿胪寺的灯笼正照着几辆覆满积雪的奚车。

(10)珠还合浦

上元节次日,李墨在库部发现一箱贴着\"永徽元年封\"的旧算筹。解开缠裹的蜀锦时,整箱檀木珠子突然滚落,在青砖地上拼出西域三十六国的方位图。午后阳光穿过格窗,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皇舆全览图》的河西走廊处,恰与算珠阴影严丝合缝。

(11)金声玉振

三月大朝会,李墨奉命解说新编《九章算术注》。当讲到\"勾股容方\"时,殿外突然传来龟兹乐声。他看见鸿胪寺官员引着吐蕃使者拾级而上,那人腰间算盘竟与王涣之当年所佩形制相同。珠玉碰撞声中,皇帝突然发问:\"李卿可知,这曲《破阵乐》用了多少种胡乐器?\"

(12)珠落玉盘

端阳那日,李墨在曲江畔拾到孩童遗落的陶土算盘。泥珠上歪斜刻着\"平准署\"三字,翻过来却见底盘阴刻着粟特文数字。远处龙舟鼓声震落槐花,雪白的花瓣覆在算盘上,恍惚组成了他在户部见过的漕运暗码。

(13)明镜高悬

中秋夜,李墨被急召入大理寺。昏暗的刑房里,受审的漕帮首领突然盯着他的算盘大笑:\"大人可知'铁算盘'典故?\"烛火摇曳间,墙上铁链影子与算盘影子交错,竟显出\"开元通宝\"的钱纹。更漏滴答声中,他忽然听懂犯人反复念叨的\"三斗三升\",正是《盐铁论》里提到的旧制。

(14)珠联璧合

冬至祭天前夜,李墨在灵台核对历算。浑天仪阴影里,年轻的司天监执事突然用算盘奏起《甘棠》古调。子时更鼓响起时,两人同时发现黄道刻度与河西军报中的星象暗记完全吻合。寒风卷起案上《周髀算经》,露出扉页先帝朱批:\"数术之妙,通于神明。\"

(15)大珠小珠

除夕守岁时,李墨的算盘被小女儿拆散。孩童用珠子在食案摆出奇怪的图案,恰似他清晨在户部见过的南海贡舶图。窗外爆竹声震落檐冰,那些晶莹的碎冰在月光下滚动,竟与案上檀木珠一起,映出《海岛算经》里描绘的星图。妻子端来的屠苏酒里,沉浮的柏叶正勾勒出波斯商人演示过的演算轨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