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道寂悟真,万象归流(1 / 2)
探索者号悬停在名为“道寂虚空”的奇异维度。
此地名副其实,是连“虚无”本身都仿佛陷入沉睡的绝对寂静之地。
没有光,没有暗,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连时间流逝的感知都微弱到近乎于无。唯有最本源的、近乎停滞的“存在”背景辐射,如同宇宙沉睡的呼吸,微不可查。
在这里,秦墨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对自身大道的最终梳理与升华之中。
他盘膝坐于虚空,探索者号如同他延伸出去的道台。
原初道印自他头顶浮现,那枚已然化作“混沌鸡子”形态的道印,此刻不再散发耀眼光芒,而是呈现出一种内敛到极致的混沌色泽,仿佛将所有光彩都收敛于内,进行着最深层次的蜕变。
他的心神彻底沉入道印内部。
首先浮现的,是来自万法源海的感悟。那无数奔腾咆哮的法则本源,那位于源海之底、岿然不动的概念灯塔。
灯塔散发出的“存在确定性”意蕴,如同最坚实的基石,融入他道印的每一个角落。他明白了,“平衡”的根基,首先在于对“存在”本身的绝对肯定与坚守。
无此基石,一切调和与演化皆是空中楼阁。
紧接着,是来自悖论之论的收获。那枚蕴含着“矛盾冻结”与“自指坍缩”力量的悖论种子,如同一个深邃的漩涡,悬浮在道印的核心。
它危险,却也可能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秦墨小心翼翼地以其为引,开始推演如何将归无之主那纯粹的“否定”意志,引导向对其自身存在的“自指悖论”之中。
然后,是流淌在道印之中的、来自万象蜃楼(新生源界),械能永曙帝国、光裔文明的磅礴文明愿力。
这些愿力色彩各异,性质不同,却都蕴含着对“秩序”、“生机”、“和谐”、“希望”的追求与信仰。
它们不再是外来的力量,而是化为了他平衡大道中,代表着“万灵意志”与“演化动力”的鲜活组成部分。
最后,是他自身一路走来的所有修行感悟——从微末时的坚韧,到执掌混沌海的决断,到平衡光暗的智慧,到重塑世界的担当,再到纳无入道的勇气……这一切的经历,构成了他作为“秦墨”这个独立个体的独一无二的**道心烙印**。
他以那“存在确定性”为基,以“平衡”理念为框架,以“文明愿力”为薪柴,以“自身道心”为主轴,开始将所有的感悟、所有的力量,进行最终的熔炼与统合!
道印内部的混沌鸡子,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旋转起来。各种力量之间仍有抵触,光芒明灭不定,法则时有冲突。
但在秦墨那坚定无比的道心驾驭下,在那“存在基石”的稳固作用下,冲突逐渐平息,抵触慢慢化解。
代表“动”的文明愿力与法则活性,与代表“静”的归无意蕴及道寂虚空的背景,开始找到和谐的共鸣点;
代表“秩序”的械能之光与光裔之谐,与代表“混沌”的源海法则碎片及悖论种子,开始相互渗透、补充;
代表“创造”的生机构建,与代表“毁灭”的归无侵蚀及法则墓碑,开始形成生灭循环的动态平衡……
他的大道,不再仅仅是调和对立,而是开始尝试**容纳并超越一切对立**!将“有”与“无”、“动”与“静”、“秩序”与“混沌”、“创造”与“毁灭”、“逻辑”与“悖论”……所有这些看似绝对矛盾的概念,都纳入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本质的**演化体系**之中!
这个体系,他称之为——**万象归流**!
一切现象,一切概念,一切力量,无论其表象如何,究其本质,皆是这宏大“道流”演化过程中的不同形态与阶段。归无的否定,亦可视为这“道流”中,用于清理由过度“存在”而产生的“冗余”与“僵化”的必要环节!而他的平衡之道,便是这“道流”的掌舵者与调节器,确保其始终朝着更加丰富、更加充满可能性的方向奔涌,而非陷入绝对静止的死寂,或被单一概念主导的极端。
这是一种近乎于“道”之本源的视角!
在这种视角下,连他与归无之主的道争,也不再是单纯的正邪对抗,而是这宏大“万象归流”中,两种不同演化倾向的激烈碰撞!
不知在道寂虚空中过去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万古。
当秦墨再次睁开双眼时,他的眼眸中已没有了之前的璀璨神光,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倒映着整个宇宙的生灭轮回。他周身的气息彻底内敛,仿佛与这道寂虚空融为一体,若非亲眼所见,几乎无法感知其存在。
他头顶的原初道印,已然模样大变。它不再是一个具象的“鸡子”,而是化作了一团不断流淌、变幻的**混沌气流**。
气流之中,时而显现星河生灭,时而浮现文明兴衰,时而化为逻辑链条,时而又归于绝对寂静……它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又仿佛本身就是“无”的体现。
**八转道初之境,圆满!** 甚至,他已半步踏入了那只存在于传说中、执掌宇宙根源权柄的**九转归真**之境的门槛!
他感觉自身的力量并未有爆炸性的增长,但对力量的掌控与理解,已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心念所致,便可引动一方天地的根本法则随之变迁。
他甚至有预感,若全力施为,或许能短暂地影响一小片区域的“存在”定义本身。
然而,他也清晰地感知到,那冥冥中来自**归无之主**的锁定,愈发清晰和紧迫了。仿佛他此番闭关的突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彻底惊动了那沉睡在“有”与“无”边界的终极存在。
“该来的,终究会来。”秦墨缓缓起身,目光平静地望向虚空的某个方向。
在那里,他感知到了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比纯粹的“无”之涟漪正在荡漾开来,如同捕猎前的蛛丝振动。
他知道,最终的战场,不会在这里。归无之主不会在对他有利的道寂虚空中与他决战。
“墨灵。”
“师尊!您出关了!”墨灵的声音带着欣喜与敬畏,她感觉眼前的秦墨,仿佛化为了大道本身,深不可测。
“嗯。准备出发,前往‘彼岸之桥’。”秦墨淡淡道。
“彼岸之桥?”墨灵迅速检索数据库,“没有任何确切记载,只有一些古老神话中提及,是连接‘有’与‘无’的终极界限,是概念层面的最终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