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穿越明末:我从法场劫走袁崇焕 > 第508章 君心难测,栋梁流徙

第508章 君心难测,栋梁流徙(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师。

乾清宫。

灯火通明。

却驱不散笼罩在少年天子心头的阴霾。

吴三桂兵锋之盛。

远超康熙的预料。

“反清复明” 四个字。

如同燎原的星火。

将大清的半壁江山烧得千疮百孔。

各地督抚的求援奏折。

堆积如山。

“皇上,吴逆猖獗,如今之计,唯有集结天下兵马,与之决一死战!”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

满洲亲贵们慷慨激昂。

主战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

康熙的目光。

却落在了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汉臣身上。

此人。

正是由纳兰明珠、陈廷敬等人力荐。

刚刚被召入京师辅佐军务的周培公。

尽管于少卿因 “屠城之事” 被夺兵权。

但康熙并未完全否定于少卿的眼光。

他对于少卿举荐的周培公。

也抱着一丝试探与期望。

“周培公,依你之见,当今之局,该当如何破解?”

康熙的声音不高。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培公出列。

面容清瘦。

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先是分析了吴三桂叛军的优势与劣势。

又剖析了清廷内部的种种弊病。

其言辞恳切。

条理清晰。

令在场的满汉大臣无不侧目。

“启禀皇上,”

周培公朗声道。

“吴逆之势虽猛,然其根基不稳,名为兴明,实则包藏祸心。

其军多为乌合之众,利则聚,不利则散。

我朝只需稳住阵脚,坚壁清野,断其粮草,再辅以精兵良将,正面迎击,则吴逆之乱,不难平也。”

他进而提出了具体的方略:

安抚江南,稳定后方。

重用汉将,以汉制汉。

招抚吴军中被裹挟的士卒,瓦解其军心。

更重要的是,他力主启用熟悉南方地理、兵法的将领,重点经营荆襄、江淮防线,阻止吴三桂进一步北上。

康熙听着周培公的分析。

眼神中渐渐露出了赞许之色。

这个看似落魄的汉人书生。

其见识与韬略,竟远胜于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显贵。

“好!周培公所言,深合朕意!”

康熙当即拍板,采纳了周培公的大部分建议。

并任命其为参赞军务大臣,协助调兵遣将,筹措粮饷。

一时间,周培公之名,在京师声名鹊起。

在他的辅佐下,清廷渐渐稳住了阵脚。

原本混乱的军事部署,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各地勤王的兵马,也陆续向长江防线集结。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地方势力,见到清廷似乎有了中兴之象,也打消了投靠吴三桂的念头。

然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周培公的才华,以及他汉人的身份,很快便引起了朝中满洲权贵们的警惕与嫉妒。

“皇上,周培公虽有才干,然其毕竟是汉人。如今军国大事,皆由其一人参赞,恐非国家之福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