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才平(2 / 2)
这件事以文愔的哭闹声结束。因为轩辕封不在,虽然陌宇是王妃,主管着内宅,但事关重大还是得等轩辕封回来决定才行,所以陌宇暂时将文愔软禁在自己的屋内,派了几个小厮看着,不准她出门。印违和陆元也被关进了大牢。
江南的冬天比京都的冷得多了。京都虽比江南早下雪,但是因为是干冷,所以只要多穿点衣服便就不觉得冷了,但是江南便不同了,虽入冬以来没有下过雪,但是那种冷是冷到骨髓的湿冷,轩辕封就算多穿了多少件衣服也无法驱散这冷意,心想得尽早处理了这里的事情好早点回家窝君逸的怀里取暖。
所以在到江南的第二日,轩辕封就将各大官员集中在了一起,开始研讨盐政之事。
北胤在盐政方面实行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并专用引法。即官府印引,编立号簿;每引一号,前后两券,前为存根,后为凭证;装盐以袋,每袋即为一引,限定斤重;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然后凭引至产地支盐运销。至此,北胤在盐政方面倒也处理的不错。
但是几百年的沿承下来,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官盐价贵,私盐愈多,加之军人违禁贩运,权贵托名买引,加价转售,致使官盐积滞不销;加之课额愈重,办课愈难。
针对此情况,在皇上默许的情况下,众多官员竟扩大官卖食盐区域,强配民食,不分贫富,一律散引收课,农民粜终岁之粮,不足偿一引之价,引起人民普遍不满,危机四伏。
这些情况都是这些天来轩辕封从众官员口中得知来的。不由得皱眉,他不曾想到,此刻的盐政竟已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了。
盐政方面的处理和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到国之根本,怪不得当君逸知道自己出来是管盐政之事会如此担忧。
“那各位大人可否有良策?”环顾了四周坐着的各官员,轩辕封问道。
“启禀王爷,此时盐政最主要原因是官商勾结,从中得利,若要解决盐政弊端,得先解决此大根本问题。”其中一个稍微年长的说道。
“说是这么说,但若要解决又岂是那么简单的。”坐在那年长的身旁的一个略微年轻的皱着眉,道。
“众人皆有私心,为了一己私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此事真的很难解决。”另一个点头道。
“没有人有能力去改变任何一个人的想法,但是我们倒可以从法令规范上去限制。”轩辕封思忖了一会,道。
“那王爷有什么高见?”那个年长的挑眉,看向轩辕封,问道。
“我们可以实行‘开中法‘。”轩辕封道。
“愿闻其详。”那年长的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
“我们可以将全国盐政归属户部;在产盐的区域设官,让其掌管一区盐政;盐场设场署,掌督产收盐;还有一个区所属盐场甚多,便可以在场署之下,增设分司,由他们协助场署管理,从而对分辖的盐场实行就近管理。再需上请皇上,让他按年特遣大臣,综理一区盐政大事。”轩辕封一边想着一边说道,然后着重的补充一点道,“而这个大臣得每年换一次,每次应为不同官阶,这有利于避免官商勾结。”
“这倒可行。”另外几个官员点头称是。
“而所煮之盐,交场官收纳入仓,以备商支,然后场官付给工本米粮或工本钞。商人凭引支盐,例有定场,不得越场支盐;所赴销区,亦有定岸,不得越界侵销;其余验引放盐、查引截角、销毕缴引等手续,便还是按照历代做法来吧。”轩辕封道,然后看向众人,“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王爷所言甚是。”那老者点头道。
“王爷,还有一件事情得尽快处理才行。”坐在年长者旁边的少者说道。
“什么事情?但说无妨。“轩辕封道。
“这些日子来江南盐区私盐泛滥,枭匪横行,官兵束手无策,情况危急,还请王爷定夺。”
“枭匪主要有哪些人?”轩辕封皱眉,问道。
“枭匪主力分为三股,一股是沿河西岸的百姓,而是东边的苦力,而三则是盐区的水手。”
“这些都是平民百姓出生啊,怎么会变成枭匪了呢?“轩辕封的眉皱的更紧,”这些地方官是怎么做事情的啊!”
众官员沉默不语,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轩辕封口中的地方官或多或少都跟他们这群人有关系,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还是少开口的好。
轩辕封环顾了众人一番,嘴角不由得扬起了一股冷意:“对于这件事情,本王倒有三大计策可以防止起继续猖獗下去。”
“王爷,请问是什么办法?”那少者再次问道。
“一,改善盐官营销,二,减轻盐商税课负担。三……”说到第三点,轩辕封刻意停顿了一下,引得所有人都看向他,他缓缓开口,双眸却微微眯起,“第三则是整顿盐官!如此三管齐下,私盐应该可以杜绝!”
众人微微一怔,赶忙开口称是。
如此一来,一连几天轩辕封不是在屋里和几个官员聊盐政之事,就是在外面闲逛不知不觉,离一个月之期只有几天了,一想到就能见到自家王妃了,轩辕封别提有多高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天的消息却让归期变得遥远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