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北周]西风独自凉 > ☆、腊日国宴3

☆、腊日国宴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果然温淑娴雅,有名媛之风,起来吧。”小皇帝宇文邕笑着道。

对他们这番不合实际的虚赞我已不容置否了,只能中规中矩地立在堂中,等待他下一步吩咐。

“闻说苏小姐深受家风熏染,饱读诗书,娴于文墨,刚刚庾开府已应命制诗。不知苏小姐可否也应景拟作一首?”

我的笑容立时僵在脸上,感觉自己石化了一般。我只想着阎氏唤我出来答问几句,哪知这小皇帝竟让我即兴赋诗,我没有曹植的八斗之才,怎能七步成诗?

自从上了大学后,就只修过一学期的大学语文,平日都忙着专业课,早就没有高中时被逼着背诗的事了,结果我本来就不高的文学素养更是江河日下。近日虽读些经义诗文,但也没有关于宴饮方面的,何况我怎能照搬南北朝以前的古诗呢?那岂不是一下子就穿帮了?

我呆呆立在中堂,眼光凝滞着,不经意瞥皇帝一眼,他还在笑着耐心等待,可能以为我在酝酿佳句呢吧。此时满座宗亲更是饶有兴味的看着我,我几乎要被他们的眼光洞穿。

我搜肠刮肚,挖空心思的回忆从小到大背过的古诗:李白的《将进酒》?不合适。那有壮志难酬,蔑视权贵之意,大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也不合适,那是邀友之诗,也不符合这个场合。

就在近一刻钟的时间,我几乎把自己接触过的古诗过滤了一遍,也没找到合适的。关键是我从没背过那些御用文人为君王写的应制诗。

唉,怎么办,只能厚着脸皮搬出那个已说得白烂的理由了。

“回陛下,恕宇凉无礼。”我又向着小皇帝一拜,强作镇定地说,“我三月前自蜀山归家时曾遇流寇,脑部受了重伤,思绪混乱,前事大多忘记,更遑论我背过的经义诗文了。如今若是勉强为之,也只能是鄙俗之作,我怕有辱圣听。还望陛下……”

“无妨,我只想一试苏小姐的文采,你且说来听听。”闻言,我欲哭无泪,连撞墙的心思都有了,这小皇帝怎么这么不依不饶?

我垂首凝思,却也无计应付,回眸转顾间却见云絮一直在盯着我,目光似乎含着期待。我心念一动,回道:

“陛下,宇凉有一婢女,名唤云絮。曾是我的侍读,也略通文墨,不如让她代做一首如何?”

我此言一出,四下一片哗然,质疑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惊讶。一个小小婢女竟还通文墨?

沉吟片刻,小皇帝爽声开口:“好,叫她上来。想不到美阳公书香世家,连婢女都受文风熏染,难得难得。”小皇帝竟也来了兴致,唔,正合我意。云絮平日没少读诗词,她应该能应付下来。

我回首看了云絮一眼,她也没太过惊讶,似乎已有准备,只是从容地走到堂中,向皇帝行了大礼。

苏威也在看着我们俩,目光里满是担忧和不解,他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

此时,云絮代替我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宇文直始终目视着她自不必说,连一直自饮自酌的宇文宪也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宇文护更是赞道:“没想到苏小姐的婢女都如此落落大方,姿容秀丽,姑娘,你且试作一首。”

我也转首望了望她,她表情依旧平淡恬静,我便放下心来。

云絮朝着皇帝等人又行了一礼,微微酝酿了一阵,随即启口:

“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

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

我凝神听着,一字一句地跟着在心里默念,倒觉得此诗情境颇像王翰的《凉州曲》。似乎都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也不知是否合皇帝胃口。

一语落定,满堂先是一阵静默,旋即爆发了出一阵喝彩声,竟是宇文护先称赞起来:“此诗格致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虽隐约有怅然之意,但更多的是一种高远绝尘的况味,想不到姑娘年纪轻轻,笔力竟如此深厚!”

满座又是一阵附和之声,小皇帝也连连点头:“大冢宰的诗评恰与此诗相得益彰呢。的确是难得的佳作。”说着,忽又转顾向我:“连一个小小婢女都有如此诗才,想必苏小姐更是文墨风流,不逊古人呐!”

我不禁汗颜,却也只得应付道:“陛下谬赞了,宇凉岂敢当。”

我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地了,再望望云絮,只见她脸上竟掠过一丝怅然,仍旧目视着小皇帝,似乎有什么话含在嘴里,无奈小皇帝根本没有注意到。少顷,她还是收回目光,垂下眼眸。

我俩又拜谢了一番,正欲归座,不料却有一人开口,矛头直指我俩,我望了那人一眼,不由得怒火中烧。

作者有话要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