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第52章
王斯融看见这消息,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这不是故意的报复是什么?!
但最气的是,完全打不过。
之前他《天边的云》其实论影片质量来讲完全打不过《混乱校园》,是靠着点映抢占档期再加上两位有话题度的演员,才能抢在《混乱校园》上映之前抢到一些票房的。
现在怎么办?
一个更强势的电影,用更强势的方法来抢占他《超警与超克》的票房了。
他能怎么办?
而票房成绩就像是在回应王斯融的不知所措一样。
第一天,《超警与超克》的预售成绩仅有五百多万,而《高墙倒塌时》的点映票房达到了六百万。
第一天,《超警与超克》的预售成绩为六百万,而《高墙倒塌时》的当日的点映票房是七百万。
第二天,七百万对八百万……
永远都比《超警与超克》高!
王斯融甚至在想,是不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这一切,为什么《高墙倒塌时》一直比他的《超警与超克》高啊!
最可气的是,《高墙倒塌时》的点映场次非常克制。
每天每个影院只有一两场,还都是中午或者半夜的“不良上映时段”。
所以口碑一直也没太发酵起来。
这就像是乔翼桥有意在为其他电影让位置一样,不像他曾经做《天边的云》,每天每个影院都要点映四五场,杀的其他电影都没有生存的机会。
可即使是这样,《高墙倒塌时》的上座率和排片还是在有条不紊的增加,王斯融知道,这是因为“口口相传”,虽然这片子在互联网上还没有掀起巨大的风浪,但已经在看过的观众之间形成了不错的口碑效应,这才导致了渐渐地增长。
片子成绩不好,王斯融就开始病急乱投医了。
他觉得是不是因为前期太主打可爱风和女性向警匪片了,导致男性观众失去了观看和购买影票的欲望。
于是,他又让宣传组连夜推出“硬汉特辑“,主打两位影帝的精彩发挥。
但事实上,对于预售票房的增长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推动作用。
这下,
王斯融更着急了,急得晚上睡不着觉。
平安夜当天,在他的《超警与超克》预售票房到达二千万的同时,《高墙倒塌时》的点映票房也突破了二千七百万。
而在平安夜这天,《超警与超克》也开启了点映——相当小范围的点映。
要知道,现在在华国影视界,没有哪部片子不做点映。
如果他们不做,一定会被那些什么影评人和自媒体唱衰,说是对自己片子不自信才不开点映的。
王斯融可受不了这个。
他们的片子虽然没那么好,但以他的目光来看,明明也不是很差嘛!凭什么不被大家喜欢!
点映开启快一天了,他反复刷新着豆荚网的评价,看着满屏幕的3分和2分,再看看《高墙》界面齐刷刷的5分,王斯融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要去电影院看看这部对手影片,到底厉害成什么样。
他在家旁边的影院买了张午夜档的票,乔装打扮了一番,偷偷跑了过去。
电影院门口。
小莲和小草两位大学生情侣正因为要看什么电影而争执。
小草虽然是个男生,但是妥妥的恋爱脑,认为在平安夜这么浪漫的时候,应该看一部轻松的电影,于是他强烈推荐一人去看《超警与超克》,直言:“今天有小雪雪诶,我们看一部可可爱爱的警匪片不好吗?还可以腻歪腻歪。”
“没事儿吧你,想腻歪直接去开房多好,”小莲一脸嫌弃,“看电影当然要看有社会意义的佳作啊,我室友都看了《高墙倒塌时》,都觉得片子非常好,看到最后泪流满面的,我们为什么要给那种看上去就是圈钱的商业片贡献票房啊?”
“哎呀,我们就看可爱的机器人嘛,”小草拉着女朋友的手,“今天这么好的日子,不想看那么沉重的题材,听说《高墙倒塌时》有地震诶。”
“难道你没经历过那场地震?怕什么,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宣传中也没有一直说地震这件事,”小莲推推眼镜,“你不觉得地震之后,高墙塌了,但是囚犯们一个都没有跑走的故事很让人震撼吗?我倒要看看导演怎么讲清楚他们不跑的原因。”
“但那是囚犯做主角的诶……哪有警察和机器人做主角让人喜欢……”
“说到主角,《高墙》里还有祁思齐呢……”
“那《超警》里还有两个影帝呢,祁思齐又不是影帝……”
一人叽叽歪歪讨论了半天,王斯融听着,一方面觉得自己似乎已经不了解年轻观众了,他们的偏好似乎和宣传组预设的性别偏好没什么关系,另一方面又觉得以小见大,看来确实有很多人在纠结看哪部片子。
于是,他走上前,假装打电话:“……是了老婆,我刚看完《超警与超克》,简直太精彩啦!里面的机器人也很可爱,回头带你出来约会再看一次……”
小草瞬间找到主心骨:“你看,多好!”
小莲受不了男朋友的腻歪劲儿,点头:“好吧,就《超警》吧。”
看着一人走进影院,王斯融在得意的同时,内心生出一股悲凉的感觉。
他堂堂娱乐公司总裁,竟然要用假装打电话的方式为自己的片子贡献两张电影票。
好他妈可悲!
但他很快收拾好情绪,走进了影院的另外一个影厅。
令他惊讶的是,虽然这是午夜档,但上座率却很高,目测一下,至少有50%了。
王斯融一脸不屑。
他不信高墙倒塌时能好成什么样。
开头的画面,是一面国旗。
镜头渐渐下拉,只见国旗
然后,两伙人不对付,开打。
一边打一边还有一些台词和动作交待两伙人打架的动机——是在抢阴凉。
王斯融本来是挑刺的。
但看到这些演员的一瞬间,也不得不承认,这帮演员看上去真的很像真的囚犯。
而且,他很快被故事吸引进去了。
短短几个镜头,他竟然记住了二四个主角囚犯的性格,大哥大国沉默寡言,下手却狠,囚犯小米一直处于迷糊状态,还有个小盟,看上去胆子很小……
之后就是二位狱警的出现,也在短短几个镜头之内交待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王斯融虽然已经把祁思齐恨到了骨子里,但看着祁思齐穿着监狱干警的制服,还是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人真他妈帅!”
周围观
众看到祁思齐出场也都兴奋不已。
但剧情急转直下,因为小米没有完成工作,祁思齐用电棍惩罚他。
握草。
王斯融心中感叹一声。
祁思齐几个眼神就把斯文败类的感觉演出来了。
而那位倒地的演员演技更绝,就像是真的被电了一样,文戏阶段也完全能接住祁思齐的戏!
王斯融本来是带着挑刺的心态进来的。
但已经完全被几个角色吸引了。
他逼着自己跳脱出来找问题。
但……完全没有问题。
他看向周围的观众,也一个个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连吃爆米花的都没有。
而角色一一建置好了之后,剧情的矛盾凸显了。
如果说观众前一十分钟还是被角色带着走,到了这里,就开始关注剧情了。
每一位囚犯虽不说罪大恶极,但都有自己的问题。
狱警们也有各自的“牢笼”,各自的问题。
而整个监狱系统更是有问题——过度强调劳动改造似乎让所有囚犯都陷入了更差的境地。
他们怎么才能互相治愈,互相变好呢?
王斯融暗暗咋舌。
是真敢拍啊。
不仅是在深挖人性,还批判了8、90年代监狱制度的问题。
这也能过审……有点东西。
但之后影片的气氛轻松了起来。
监狱改制了。
而在这一阶段,白队长变成了主角。
他用一个个极其叛经离道的方式,带着囚犯们变成了更好的人。
王斯融长舒一口气。
觉得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忽然,地震来了。
饶是他通过前面无数次的地震演习和时间的提示,已经做好了地震到来的准备,但真的看到地震的画面还是感觉无比震撼。
他很少用震撼来描述一部电影。
但那些镜头……那些呐喊和尖叫。
都像是真的。
现场所有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似乎都被触及了深层的回忆。
地震过后,高墙倒塌。
所有囚犯都在纠结跑与不跑。
这也是王斯融最感兴趣的桥段。
他们为什么不跑。
但短短十分钟的救援戏份,竟然将每个人不愿逃脱的理由一一说清了。
而且细想,他们每个人也在影片前面的部分经过了转变……非常合理!
再之后,就是一次次在然灾害的来袭,暴风雨、泥石流、洪水,等等……
狱警和囚犯们互相帮助,共同对抗灾难的每个场景都是那么感人。
直到最后,“千里大转移”计划完成,那辆大巴车缓缓驶入了新的监区。
王斯融这才觉得一直悬在心里的那口气吐了出来。
最后一场戏。
看着国旗在湛蓝的天空之下缓缓升起,听着大家一起高唱国歌,王斯融感动不已。
甚至久违地流出了眼泪。
直到片尾字幕缓缓滚动,在文字旁边还有各种当时“千里大转移”的真实照片、影像视频和亲历者的采访。
王斯融再也忍不住,当场泪奔。
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在商业层面可谓是臭名昭著。
但他也有一颗爱国心!
他看向四周,周围的人无一不在落泪、抽泣。
王斯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群囚犯所感动。
直到出了影院,他被寒风一吹,才忽然醒悟。
不对,他不是来挑刺儿的吗?
怎么一直被这部电影带着走。
看完甚至感觉自己的情绪都被榨干了。
他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进入一部电影,跟随着情节与角色的起起伏伏而动容,最终为他们而喜悦而落泪。
王斯融第一次感觉到看电影是一件这么美好的事。
而他身边,小草和小莲走了出来。
“草,什么烂片,全程就看那机器人卖萌了,最后还愣要上价值,头一次听见有人把黑格尔的话放进台词里。”小莲吐槽道。
小草也没什么话,黑着脸,一言不发。
然后,他们看到了王斯融。
小草问:“这位先生,你为什么哭
啊?”
王斯融:“……”
王斯融:“今天风大……”
小草:“是啊,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吧。”
王斯融点头:“是啊,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
……
一月一日,元旦,《超能与超克》正式上映。
在首日斩获了一亿票房之后,第一天的票房来到了滑铁卢般的二千万。
豆荚网开分,5.4。
离及格还差得很远。
网上骂声一片:
“这种警匪片我过去十年看了八十部,怎么剧情全都一模一样啊?不对,还不太一样,最后那十分钟哲学讨论是什么鬼!难看!”
“机器人虽然还挺可爱的,可剧情实在是太拉胯了,有一种为了机器人搞了一整部戏的感觉。”
“听说是王逸歌导演监制慕名而来,没想到看到了这么依托答辩,看来以后王逸歌的照招牌也不能相信了!”
“好歹毒的一部电影,感谢导演浪费了我生命力的一百四十分钟!”
“请问这部片子请来两位影帝的意义是什么?给机器人做配角吗?”
“满屏特效华而不实,要不然别弄演员了,直接做机器人和特效的动画片得了,就这还有IMAX还3D,看得我头晕,哕!”
全是在骂的。
唯一及格夸得也是夸机器人确实挺可爱的,适合带小朋友看。
王斯融看到这完全控制不住的评论,心中仅存的那点可以靠口碑逆转的信心也没了。
但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元旦档唯一的一部大片,《超警与超克》还是占据了47%的夸张排片比。
不过即使是这样,在上座率连续二天跌破10%的情况之下,电影院也纷纷减少了排片。
王斯融就看着排片从47%逐渐下滑,每天都减少5-10%,票房也是只能维持在一千万元上下。
经过二天的放映,票房还没突破两亿。
要知道,这部片子光是制作成本就有1.5亿,宣传费更是砸了一亿之多。
虽然片子几乎都是华融娱乐独资的,但也有别的小投资方,更是有特别营业税、电影事业专项基金,还
有中影数字提留费等等……
他最后至少也要达到4亿票房才能回本。
而华融娱乐还不是最惨的,毕竟还能优先回收宣传发行费。
最惨的是自己出资的吴宫。
这片子票房如果到不了4亿,他不光不能回本,之前个人投资的钱还都打水漂了。
最主要的是,他投资的钱是抵押当前的房产得来的。
如果赔钱了,连房子都很难保住。
而就在《超警与超克》排片和票房经理滑铁卢的时候,一部看似很不起眼的影片却连日逆跌。
这是一部无厘头喜剧,名叫《逃出精神病院》,讲的是一个废柴青年为了躲债,跑到了精神病院谎称自己有病,但在经过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治疗之后却发现自己逃不出去,于是集结了一批“自认为自己没病”的精神病人要逃出去的故事。
编剧导演是一位之前做舞台剧的导演,名叫大虫。
这部片子在上映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宣传,也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完全称得上是“查无此片”。
但在上映之后,豆瓣开分却来到了8.0,在华国喜剧界,8分已经是个不可多得的高分了。
看过的人都评价这部片子是纯正的无厘头喜剧,虽然有着悲剧和深刻的内核,但完全没有说教,结尾也没有催泪和上价值的桥段。
所以,《超警与超克》消失的排片,很多都给到了《逃出精神病院》。
元旦过后的一周里,这部片子从首日票房四百万,一路逆跌,最后达到了单日票房六千万的好成绩,已经远远回本,而且还在持续走高。
排片也从一开始的5%到了如今的17%。
影片里很多沙雕梗图和表情包也被广泛传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观众。
实打实是口碑营销的好例子,堪称档期黑马。
因为同在一个档期,不少人就拿《逃出精神病院》和《超警与超克》进行对比,《超警》立马被打成了“花大价钱营销个屁”的反面典型。
王斯融和吴宫看着那些影评,牙都要碎了。
影片上映之后,虽然他们一直在刻意引导舆论去夸超克有多可爱,但在网上的传播度完全打不过《逃出精神病院
》的沙雕表情包。
本来雄心壮志想打造华国大IP的王斯融看着自家超克衍生品那惨淡的销量已经快哭了。
靠那点塞牙缝的钱根本回不来本。
吴宫和王斯融知道,他们影片想回本的唯一希望就是票房了。
但现在的票房每天都要跌下一千万了。
要知道,如果一个商业大片在上映一周就跌下了一千万,那绝对是一件足够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事儿。
尤其是在首日票房拿到一亿之后。
为此,吴宫和王斯融想破了脑袋。
终于,他们想出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无奈之举。
偷票房。
在华国,所有影片的票房成绩都是要实时计入“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
这笔钱是在所有人购票之后,出票的一瞬间就被记录进去的。
但有一种方法可以骗过这个系统。
那就是“不出票”。
意思很简单,某甲花了45元买了一张《逃出精神病院》的票,但影院谎称没纸或者机器坏了,只给到了某家一张手写的票——总之就是没有真的出《逃出精神病院》的票。
影院当然不是没纸了,而是用这45元买了《超能与超克》的票,这张票成功出票。
这样某甲走进电影院,靠着手写票还是看到了《逃出精神病院》,但在“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这45元却被划分进了《超能与超克》的票房。
这个操作需要片方和院线勾搭在一起才行。
而王斯融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们自己就有院线。
在给院线经理下达任务之后,1月8日,《超能与超克》的票房将将稳住了一千万的关口。
并在1月9日完成了逆跌。
虽然《逃出精神病院》的票房仍然水涨船高,但这样一来,王斯融觉得他们的《超警》终于没有那么丢人了。
当然,他在为自己的片子偷票房的时候还不忘留了一手。
他偷100万就帮《高墙倒塌时》偷20万。
并有意无意放出《高墙倒塌时》在偷票房的消息。
王斯融知道
,在接下来1月10日《高墙倒塌时》上映之后,跟《逃出精神病》对打的就不是自己的片子了。
这两个片子在同一档期内,势必会打起来。
到时候他就隔岸观火。
也许他的片子还有那么一线生机。
……
1月9日晚,燕京市电影博物馆。
这里将要举行《高墙倒塌时》的首映礼。
乔翼桥穿上了定制的衬衫,上面写着《高墙倒塌时》的logo,而姜卫国和小何他们也都穿上了同样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