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上党骨(三)(2 / 2)
开始李磷还没有意识到,只是以为宁阶运气好,恰巧寻到。
但随后进城,他却同样熟路地走进街市,并同样带他们走到芜山,跟见过似的,知道不久会有丧乐响起,有人会来到芜山上的这座屋中。
如此种种,皆以表明宁阶对平芜十分熟悉。
但是这次宁阶来平芜可以知道是因为上党马鬼一事,但是之前呢?
要知道,之前平芜可是一直风平浪静。这种地方,宁阶怎么可能长留。
真是十分的蹊跷。
宁阶对之回答只有一个字——“嘘。”
随着丧乐越来越近,丧对也出现在宁阶他们面前。
只见为首的人在这座小房屋前停下,旋即拿出鞭子使劲在地上甩了几下,这才站在一旁,挥手让身后的人让出一条道。
顷刻,两个身着丧服的人擡着架子,便走了进去。
紧接着,又是一股丧乐响彻天际。
大概一盏茶的时间,进去的两个人走了出来。
为首的人见人出来后,微微擡手,响彻云霄的丧乐停了下来。旋即,一行人便开始准备下山。
王沂见此转头看向宁阶,用眼神询问道:现在要出去吗?
宁阶摇头,示意安静待着。
四人于是又在草丛继续蹲着。
稍顷,有三四个人结伴走到这座简陋的房屋前。这三四个人围着房屋走了一圈后,在门口前放了一把豆萁杆以及一把刀。
宁阶微微擡头,细细观察他们的动作。
当这几人弯身露出衣襟下摆时,宁阶的眼神暗了几暗。
王沂观察了一番,但并未瞧出怪异,于是看向宁阶,但没想到见宁阶竟然在神游,目光放虚,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沂伸手,轻轻扯了一下宁阶的衣袖。
宁阶收回心思,从王沂眼中看出询问,他摇摇头,示意再等一会儿。
等人准备下山时,宁阶点头示意王沂他们从一旁的小道走出去。
宁阶拿着杏果放在其中一人怀中,道:“这位兄台叨扰一下。最近在下听闻城中妖鬼盛行,那你们怎么还放心把尸体放在这里呢?”
趁放杏果之际,宁阶目光下移,再次看向有着毛边的下摆。
那人见是杏果,便只好答话。听完宁阶所说,脸上的不耐消退了些,惊愕道:“你是不是在我们平芜住过。”
宁阶微微点头:“住过几日。”
“怪不得。”那人道:“那你想问什么?”
宁阶道:“想问一下你们这边的殡仪习俗。”
抱杏听言脸上退下的惊讶再次浮了上来,“你都知道我们要把灵柩停放在芜山上,那你为什么还要问我。”
宁阶回道:“只是曾在平芜住过。”
抱杏听言便不再多问,于是按照宁阶的要求,把平芜的殡仪风俗告知宁阶他们。
其实平芜殡仪大致与各郡相同。
不同的有两点,其一是在属纩上。
一般属纩之仪,是濒危之时,给临亡者拭身更换新衣,并用新棉放置在鼻子以上,以俟绝气。
平芜自然也有这个,但不同的是,待临亡者绝气后,邻居会拿一柄特制的匕首,在死者的四肢分别割上一道口子,然后把血用碗取出来,浇在刚刚的豆萁杆上。
割血后,放置在鼻前的新棉揉成团,塞入口鼻中。家中富裕的,则置换成圆玉,代替新棉塞入死者口中。
算是变相地把饭含归入属纩之中。
另一个则是宁阶他们刚刚看到那样。灵柩不停放在家中,而是擡在高山之巅,邻人视察完停灵的地方,在之门口放上之前泼上血的豆萁与那把匕首。
然后路上如果遇上送杏之人,必须有问必答。
李磷听闻,蹙眉道:“为何要把新棉塞入口鼻中?”
抱杏怔了一下,道:“这是习俗,我怎么知道为什么?”
谢秾则问道:“那为什么要割血、放豆萁杆与匕首?”
抱杏:“……我知道这就是我们本地的习俗。”
王沂紧接着再问:“又是为什么遇到送杏之人,有问必答?”
抱杏刚张了张口,王沂就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这就是习俗,你也不知道。”
何为习俗?
习俗嘛,哪里来的这么多为什么,循旧便是。
抱杏面上青白交加,像是在害臊自己一问三不知。
等他缓过去,这才道:“这个是近年形成的习俗,这个我知道。”
三人听言脸上都略显惊讶。
他们都准备好从这里什么消息都打听不出来,毕竟正如他所说,这是习俗,历经了上千年的风俗,若无文字记载,少有人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没想到,最后这个习俗竟然还存在着原由。
王沂惊讶片许,连忙问道:“请兄台快讲。”
这位兄台整理了一下衣襟,轻咳一声后,这才回道:“遇杏有问必答,这个习俗呢是与微雾仙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