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九月(2 / 2)
哪怕事先许下了无数的承诺,阿保被小鱼抱在怀里目送司空一行人离开的时候,仍是大哭了一场。
李骞反而放心了。因为阿保这个孩子用司空的话来说,就是有些自闭,以前是不说话,好容易开口了,却又像没有情绪的木头人似的,欢喜、生气……这些情绪统统没有,无论看见谁都木呆呆的。
如今懂得为了别离而大哭,总算像个正常的孩子了。
十五过后,凤家又派人来了一趟,把静云寺的虚元大师给凤随和司空选的几个吉日拿来请李骞过目。
李骞知道前线不太平,索性将日期往后推,定在了九月。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从春节之后,耶律洪基就因为身体原因,留在中京静养。辽兵主帅换成了新任命的兵马大元帅萧东毅。
萧东毅也算是出身世家,他的族兄就是先皇后萧观音的父亲萧孝忠。
很难说这件事对耶律浚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萧家是他的母族,萧家掌控更大的权利,他的地位会更为稳固。
但从另外一角度来看,萧家势大,势必会引起耶律洪基的忌惮。
从凤家得到的情报来看,耶律洪基和耶律浚之间的父子关系虽然因为耶律乙辛的伏诛而有了短暂的回暖,但耶律洪基借着在中京静养的机会,又将朝廷大事抓进了自己的手心里。
如今,耶律洪基虽然也带着耶律浚上朝听政,但这种走到哪里都带着儿子的情形,很难说是因为信任,还是为了更名正言顺的防备。
六月初,萧东毅在与凤家军的周旋中落败,不得不拔营后退三十里。
同一时间,从北部会宁府传回消息,女真人的几个部落发生了暴乱。完颜乌古乃与石显之间原本存在于暗处的矛盾,在一次又一次的明争暗斗中,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等耶律洪基接到消息的时候,会宁府一带的各部落已经尽数卷进了这一场战乱之中。
驻守在会宁府一带的辽兵起初不以为意,辽国宫廷上下都是看热闹的态度,他们自然也不会出手干预这些小部落之间的矛盾。
到了七月底,石显已经收服了大部分的女真部落,并且调转枪头,在泰州以北与辽人的军队发生了正面冲突。
九月,石显一派不但彻底打服了完颜乌古乃,周围小部落也多有归顺的。他们在边境一带与辽人数番交手之后,声势越发壮大。
辽金交手的消息一传开,宋辽边境上,萧东毅的攻势立刻变得谨慎了许多。
同一时间,从西京传回消息,朝堂上果然有人提出了与金人联络的提议。
司空换岗回来,刚洗了个澡,头发都没擦干,就从凤随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
司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历史的走向自有其必然性。
“讨论出什么结果了吗?”司空对这件事还是比较紧张的。
凤随摇了摇头,“咱们正跟辽人打仗,朝中那些墙头草估计还要好好的观望一阵,才能下定决心吧。”
目前,联系金人也只是一个提议,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哪怕朝廷真的下定决心要去实施,也不会第一次见面就跟人家说“来,我们联合起来打辽国吧”。双方的接触、试探,都是需要时间的。
司空点点头,“我记得,当初徽宗派出的使臣是从登州乘船渡海,打的还是买马的幌子,前前后后大约也谈了两年……”
凤随是听他说起过这件事的。宋金双方议定的条件,是金兵攻取辽中京,宋兵攻打燕州,彼此兵不过关。灭辽之后,宋得到燕云诸州,将原来献给辽国的岁币献纳于金人。
不过这件事也未必所有的人都赞同。
“朝堂上当时也有大臣提出:金强,而辽弱,与强敌为邻,并不是好事。”司空摇了摇头,“可惜,有些人的眼睛只看得见眼皮底下的一点儿好处。”
凤随点点头,他来之前跟凤云鹤已经谈过这件事了,凤云鹤也不赞同跟金人联合。凤家还有一些留在西京的人手,凤云鹤已经送信回去,让他们盯住了朝堂上的动静。
凤随悄悄对司空说:“我爹说了,这件事,他已经安排人手盯着了。”
司空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谢谢。”
要不是认识了凤随,要不是借助了凤家的力量,很多事,只靠司空自己是不可能实现的。
凤随就笑了,“都现在了,你还说这个……我爹刚才还说,要提前做好准备,好安排我们回燕州呢。”
回燕州,自然就是为了办婚事。
司空把手臂搭在凤随的肩上,有些感叹的笑着说:“以后,我也有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