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楚若发难(1 / 2)
二皇子再次被软禁起来而且这次还不是被大臣跟百姓逼迫,对于皇家子孙而言,有时候失去圣心比失去民心更加可怕为了挽回目前的颓势霁月公主更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建书院上,以期待能得到皇上认可原谅二皇子。
二皇子这次倒是乖觉了许多,可能也看出自己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最终在霁月的劝说下没有休了徐雅惠好在是有徐家帮助,霁月不至于一个人独木难撑。
又是到了天黑才回来霁月累的连晚膳都用不下只想睡一觉楚若端着一碗鱼汤坐在床边劝她喝下一边问道:“书院建的怎么样了?”
霁月撑着眼皮边躺下边说:“这两日就差不多了,第一间书院先落在京城,父皇寿宴之前就能正式开放了。”
“定日子了吗?”
“嗯三天后。”话音才落霁月已经撑不住睡着了。
楚若叹了口气看着她疲惫憔悴的面容伸手抚了抚她的乌发起身走出卧房,明路无声无息跟在身后:“公子,大皇子那边都准备好了只等三天后书院开放那日武将就会闹事。”
楚若顿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霁月的卧房眼中划过一丝不忍随即便掩饰下去:“我知道了你趁机安排姜太傅带来的那些暗卫进城留一半人在城外即可。”
今年大禹皇帝是个大寿,又是跟徐太师一同庆贺,朝廷为表重视提议加开恩科,因此京城最近全是来科考的举子,再加上还有其他属国的使臣专程来贺寿,京城可谓是热闹非凡,霁月公主就是看准这个机会才打算趁机开放书院,有了这些举子跟使臣宣扬,才能最快达到她的目的,二皇子也才能很快恢复自由。
要无偿开放书院供天下学子读书,并且有些贫寒的学子还可以在书院中抄书赚钱,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霁月公主又借着徐家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邀请了几个有影响力的提前参观,再托他们帮着宣扬,很快便得到许多读书人的追捧,而二皇子的名声也在短短几天就回升了不少。
楚若坐马车从街上路过,都不停能听到百姓议论纷纷,言语间全是对二皇子的夸赞,甚至有书生高谈阔论公然表示支持二皇子,清风担忧道:“二皇子名声一下子扭转这么多,公子,我们要不要出手干预一下,属下怕……”
“怕什么?”楚若似笑非笑:“就且让他得意几日吧。”
话音未落,突然砰一声,街边几个孔武有力的大汉直接掀了桌子跟隔壁桌的书生争论起来:“什么仁厚礼贤,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将士们在边关保家卫国,他却毒害贺将军家断绝香火,如今更是把补偿全给了文人,难道是看不起我们武人吗!”
几个书生傲然辩解:“凡事怎可听信一面之词,再说二皇子已经受到惩治也悔过了,你们便不该如此小肚鸡肠揪着不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改之善莫大焉……”
那几个壮汉说不过书生,气愤的又把凳子踹倒:“我们在边关出生入死,你们这些人只会躲在后面安享荣华,有本事让二皇子带着你们自己到边关杀敌去,别当缩头乌龟!”
几个书生面红耳赤,被他们的争论吸引过来的路人也纷纷加入其中,双方更是斗的面红耳赤,以至于最后大打出手。
楚若放下车帘:“走吧。”
清风松了口气:“公子所料不错,这些文人跟武人之间果然吵起来了,街头都能吵成这样,想必朝上就更加激烈了。”
楚若摇摇头:“不过是街头闹事,朝廷是不会在意这些人的态度的,真正能撼动朝廷的必然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
清风不明白:“那我们是不是……”
“什么都不用做,自有贺家会出手,他们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二皇子重新出头的。”
清风还是有些不明白,楚若无奈:“别忘了平西军挨着哪里。”
清风眼睛一亮:“大齐!”
大齐国这几年跟大禹摩擦不断,只是之前大禹忙着收服属国,大齐也因为老皇帝去世发生了些内乱而被拖住脚步,这两年新君已经将内乱彻底平复,并且大齐新登基的这个新君是个好战的,早就想趁着大禹这几年被属国耗损了实力的机会,将大禹攻打下来,只是一直试探不出大禹真正的底牌才犹豫不决,怕他们攻打大禹时万一被拖住脚步,让邻国钻了空子。
可是如果此时大齐知道了大禹跟武将之间的摩擦,趁着将士人心散乱之际趁虚而入,结果又会如何呢?
楚若回到府里果然霁月又不在,她这几日总是忙的不见人影,明路迎上来使了个眼色,楚若打发了殷勤的韩公公去了书房,刚关上门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就无声无息从房梁跳下,跪在她面前:“公子。”
“雪鹰,任务可完成了?”
男子低头回道:“已按公子吩咐完成所有任务,属下将消息透漏给大齐,并且二皇子毒害武将却妄图拉拢文人粉饰太平之举也已经传遍边关,属下回来时大齐已经按计划出手试探了,今日传来消息,平西军跟大齐小战了一场,因平西军军心散乱败了,想必大齐尝到甜头很快就会忍不住大举进犯了。”
明路高兴道:“公子,如果大禹真的跟大齐打起来,咱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说不定还能早早回去。”
楚若笑着摇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大禹又不是纸糊的,大禹皇帝很快就会出手安抚军心,一旦军心定下来,平西军号称虎狼之军,不是一般人能抵挡住的,别忘了当年北宁国就是被一个平西军打下来的;况且大齐那位新君好战却不是傻子,反而非常狡猾,我们想利用他,他还想利用我们继续消耗大禹呢,一旦看到占不着便宜大齐就会立刻停手,别忘了他们隔壁还有个大国对他们虎视眈眈呢。”
明路有些失望:“公子,能不能挑唆他们两国打起来,我们……”
楚若擡手打断他:“还不到时候,这时候如果打起来,我们几个属国就是大禹阵前的棋子,会被大禹驱赶着挡刀挡剑,必须先让大禹内部乱起来,脱离了大禹控制才能行其他计划。”
明路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乱提意见。
终于到了书院第一天开放的日子,众多学子翘首以盼,霁月天不亮就起来准备,然后跟楚若一块进宫拜见皇上,徐太师也早早就来了,见皇上心情不错便试探着提议让皇上帮着给书院题字。
这两日文人跟武人之间的矛盾皇上也听说了,朝堂上文臣跟武将这几天也是争执不断,他有些犹豫,一旦给书院题了字就等于他也站在了文人这边,为君者最忌偏向哪一头。
正在迟疑间,兵部尚书匆匆进来汇报:“陛下,边关加急奏报。”
皇上脸色严肃起来,一把接过奏折一目十行看过去,气的将折子扔在书桌上:“这个贺将军,简直辜负朕的信任!”
霁月担心的皱起眉:“父皇,出了什么事?”
兵部尚书拱手相奏:“陛下,恕臣直言,这几日不仅仅是平西军,其他将士也有些人心散乱,文臣武将之间自古以来便有摩擦,此次二皇子害的贺将军家香火断绝,却将补偿给了文人,这实在是寒了将士的心啊!”
徐太师冷哼:“守护边关本就是将士之责,岂可同私人恩怨混为一谈,二皇子体恤百姓不管于国于民还是于江山都是大善,是我大禹朝的福分……”
兵部尚书直接打断他:“太师说的轻巧,合着断子绝孙的不是你家!”
“你……”
“好了,别再争了!”皇上压制住二人,沉声问道:“平西军现在情况如何?”
兵部尚书回道:“大齐只是小股进犯,平西军虽说措手不及但也险险守住,怕就怕大齐趁着军心散乱大举进犯,后果将不堪设想。”
守在外头的太监小跑进来:“陛下,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还有几位老将军在外头候着。”
皇上知道肯定是为了大齐进犯大禹之事,这才想起楚若还在这里,看了看霁月说道:“你们先下去吧,至于书院……你去就行了。”
霁月心里一沉,忧心忡忡的出了御书房:“是我疏忽了,只想到此事是造福百姓的大功德,却忘了武官跟文官之间的矛盾,只怕这下不止没能讨到好还把将士跟武人全部得罪了,驸马,你有没有什么良策?”
楚若淡淡道:“要不把书院停了?”
霁月摇头:“这绝对不行,现在已经得罪了武官,若是再停掉书院就会连文人的心一块失去,那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就没法子了。”
霁月总觉得楚若态度似乎有些冷淡,但想到刚才在御书房时父皇对她的防备,又理解了她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着急去书院,过后还要去见二皇子,楚若身份尴尬不宜出现,两人出了皇宫便分开了,看着霁月走远,清风才说道:“公子,姜太傅要见您,说有重要的消息。”
“可能是燕辰国的事情有结果了,走吧。”
马车停到一个偏僻的巷子,姜太傅匆匆上车,甚至来不及请安一边跪下一边说道:“公子,有消息了,留在城外的人跟住了华簪,她的确是跟燕辰国质子私下见面,不过二人之间应该还有所保留,公子目前的真实身份应该还没被华簪识破,另外陛下派人传回来消息了,果然不出公子所料,按照公子设下的计试探下来那个细作应该就是出自燕辰国无疑了,这个燕辰国果然是扮猪吃老虎,居然想利用咱们来跟大禹内讧,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楚若嘲讽的笑了笑:“燕辰国那个礼部尚书怎样了?”
姜太傅连忙拱手道:“公子料事如神,他确实又出手了,老臣也让人把消息透漏到了燕辰国,他现在已经被弹劾了,听说燕辰国君大怒,等他一回国就会派人捉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