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恨意渐消(1 / 2)
祈丰节对楚国百姓来说非常重要不亚于过年,祈丰节是每年春种之时,百姓会设祭乞求神明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之相对的就是秋收之后的庆丰节相当于还愿,是感谢神明一年保佑。
早几天开始,百姓们就已经动手扎神仙准备到时候贡上除此之外官府一般也会专门在街上搭神仙还有一些有钱人家相互比赛,嫌麻烦或者搭不起神仙台的就会提些水果糕点等等在街上找个神仙台借着拜一拜。
楚若之前答应了程将军要借此机会代皇室犒赏三军这几年楚国遭遇国难楚若以质子之身凭借一己之力将楚国夺了回来她在楚国百姓跟将士心里的地位很高,由她犒赏三军也能安定军心。
正准备出门时,霁月突然走了进来想说什么又犹豫半天身后的飘絮不断悄悄戳着她的胳膊霁月这才不自在的开口:“我想跟你一起去。”
楚若瞟了飘絮一眼点了点头:“那就去吧飘絮留下来帮我办点差事。”
飘絮一惊,连忙拒绝:“可是奴婢得伺候公主。”
“这么多人伺候,不缺你一个。”
飘絮着急的继续找着理由:“但奴婢自小伺候在公主身边其他人伺候奴婢不放心。”
楚若似笑非笑道:“有倚翠跟墨香在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飘絮心虚的低下头面对楚若她总感觉压力很大楚若使了个眼色给明路:“前两日给霁月找的厨师不是找到了吗飘絮既然从小伺候公主那你家公主的口味你应该很了解,跟着明路一块去试试菜,如果觉着不错就带回来吧,咱们在边城耽搁的也够久了,这几日就准备离开了。”
霁月惊讶:“你给我找了个厨师?”
楚若点点头,面对她态度温和了许多:“你既吃不惯楚国的菜,我给你找了个大禹来的厨师,所幸这里是边城,来往的大禹人也多些,等咱们回去后再找就不好找了。”
清风等人在外头开始催了,飘絮见楚若确实没有带她一起去的意思,只能不情不愿的跟着明路出了门,霁月心里也惴惴的看着楚若的背影,总觉得自己的目的皆已经被她悉数洞察。
角号响起,鼓声震天,边城将士整整齐齐罗列在下方,之前楚若以跟东陵国联姻为要求,得了东陵国的兵书,这几年楚国都是以此训练,趁着今日便先为楚若展示了一番训练成果,从几日前楚若来边城的消息就隐隐传开,因此将士们也是卯足了劲在她面前表现。
程将军在一旁小声为为楚若解释她不明白的地方,末了说道:“也是时日太短尚不成气候,若再多些时间定能焕然一新。”
楚若笑道:“比之先前已经很好了,总算不枉费我处心积虑把大嫂娶回咱们楚国。”
程将军也笑起来:“三殿下向来目光如炬、心若明镜,您提出的建议自然不会出错。”
霁月震惊的看了楚若一眼,方才她就被楚国磅礴的士气震慑了一下,没想到此举居然又是出自楚若的功劳。
等到演练结束,楚若起身上了高台,将士们又是一顿震天的欢呼,她擡手压住,从旁接了一碗酒,扬声说道:“今日以我之名代替皇室,感谢各位将士不顾艰难、不畏生死守住我楚国之国土,今日许多将士说他们很崇敬我,可在我心中最值得崇敬的人就是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将士,今日我敬大家,日后边城的安危、我楚国百姓的安危就继续拜托各位了!”
仰头将碗中酒一口喝尽,然后向台下展示了一下,几大缸酒被搬上来,每个将士人手一碗也都跟着喝尽,有将士带头大呼:“三殿下佑我楚国!”
底下一群将士跟着震呼:“三殿下佑我楚国!”
群情高涨,架的高高的柴火在楚若的带领下点燃,紧接着牛羊等等被洗剥干净架在火上,有手痒的将士便在场地中央开始比拼,剩下其他人难得见到楚若,又见她全无架子,一时皆挤在她身边争着表现自己。
霁月此刻才感觉到楚若在楚国人心里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再想想民间还有不少地方为她修建生祠,甚至就连其他几个受她恩惠的属国也有,历代只有大功德之人才有此待遇,可见她被奉若神明。
不同于以往的谦和有礼、端方自持,跟将士在一块说笑的楚若明显爽朗许多,她似乎总能很快调整自己的态度,以最佳的方式融入到众人之中,与在大禹不同的是如今的楚若身上,身为皇族的矜持与傲气终于被她释放出来,总算有了霁月当初在密信中听过的风采。
霁月暗中捂住咚咚跳的心脏,暗暗唾弃自己,时至如今她居然还是会为楚若心动,看到她神采飞扬的坐在将士之间从容说笑,看到将士们对她信服的神情,自己好像又开始被折服。
突然想起今夜她过来的任务,霁月想找借口离开,但倚翠跟墨香紧紧跟在两旁她根本找不到时机,楚若跟将士们说笑了一会儿就找借口打发了他们,然后切了些烤肉坐过来递给她:“尝尝吧,我特意吩咐没让放姜。”
霁月低声问:“你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
“嗯?”楚若没听明白,霁月转头看她:“你就不怕我做什么对楚国不利的事情?”
“你会吗?”
霁月狼狈的转开视线,楚若扭头过去跟程将军说了几句话,然后又对霁月说道:“走吧,今夜城中也有热闹,我们去看看。”
“可你不是……”难道犒赏三军这么简单就完了?
楚若笑道:“真正的犒赏并不是表面功夫,那也不是我的本意,想让将士为国卖命,就得把他们的后顾之忧放在心上。”
趁着将士们不注意,她带着霁月悄悄离开军营去了大街上,街上这会儿正是人满为患,两旁到处都是搭的神仙,有钱人家还时不时撒些糖果糕点等引的众人争抢。
霁月第一次见这种节日难免有些好奇,跟大禹的七夕有点像又不完全一样,突然街上过来几个士兵敲着铜锣边走边大声喊:“陛下有旨:赐边城百姓每人肉羹一碗,过往商客皆有口福,愿神佛佑我大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们全部欢呼起来:“多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士兵经过后,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听说了吗,三殿下驾临咱们边城了!”
老人拄着拐杖唠叨:“这是咱们边城的福气啊,要是我能有幸得见一次三殿下真容,就死也无憾了!”
旁边人直点头:“三殿下就是咱们楚国的福气,肯定是他念着咱们百姓,知道咱们不容易才给咱们赏赐的肉羹,我还听说三殿下今日给军中也颁了旨意,战死的将士若家中只剩妇孺者,可到当地官府申报,查实后每家分良田五亩;军中将士若打仗受伤解甲归田者,每人也可得五亩良田,并且头三年还不收任何赋税。”
霁月震惊的看向楚若:难道这才是她所说的犒赏?
两旁不少百姓跪在神仙台前,除了乞求风调雨顺之外,还有许多人为楚若祈福,乞求神明能让她的身体好起来,长年百岁。
霁月心里有些翻江倒海:这样一心为民的楚若,不愧对百姓对她的所有爱戴。
楚若小声提议:“咱们也去抢一碗肉羹吃吧?”
说完调皮的笑着拉起霁月的手,也跑到街头去排队领肉羹,霁月难得开怀了些,低声道:“你说这些百姓要是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三殿下就藏在他们之中,还跟他们抢肉羹,会发生什么?”
楚若嘘了一声,冲她眨了眨眼睛,低头附在她耳边悄声道:“要保密。”
霁月心里猛地一跳,瞬间红了耳朵,不自在的躲了一下,逞强道:“凭什么?”
楚若故意叹道:“除非你想跟我一起被困在这里,咱俩都会走不了的,所以不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想了想又小声说:“我一会儿给你好处。”
霁月奇怪的看她:“什么好处?”
刚好轮到她们,楚若问道:“有没有没放姜的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