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孙唐】泅渡·上部 > 【第六十七章】六识祛降

【第六十七章】六识祛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行者在空中跳跃,横过棒来。踏在上头,若乘桴兮。足下一蹬,就冲出水阵。这阵法一破,水花四溅,朝禺魓面上扑来。将个猴头也淋湿,禺魓怒道:“泼猴无礼!”

二人正争斗不已,忽天色一暗。擡头看来,乃是沙僧与三太子同来,观二人打斗。沙僧知行者伤于荣王府,云头上视之,乃知轻重,却请哪吒求旨遮天。

行者见天色昏昏,再不怕日头晃眼,亦不必用三昧真火,遂大笑道:“师弟,多谢了!”说罢,却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

那禺魓也不惧,弄起神通来,亦是个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行者蹈地,暗运潜劲,恰有地动山摇之势。禺魓自半空而下,杀气腾腾。铁棒挥洒,光芒直冲斗牛。将个石山一拆,望空而举,朝行者压来。

行者正欲打,而见其又折下一山头。噫!其处山岭,正落户人家。此番当是神仙之事,凡人受殃。行者见那山上犹有人,骂道:“妖孽,当真全无人性,恨杀我也!”说罢,乃化铁棒,有碾盘粗细。扛在肩上,将两个山头稳稳担起,架在空中。禺魓冷笑道:“死到临头,装甚么慈悲,纳命来罢!”

此时雷音寺上,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以无边力,卸行者肩头两山。对大众道:“那二心的打将来也!”原来世尊早已算出,禺魓不敢往灵山来。方才那二人打斗之际,一念神魔,已入如来所造幻境。至于如何去恶归善,我佛早见分明。

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汝等欲往那里去?”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望佛祖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镇元大仙那天地宝鉴,亦勘察不出这假悟空的前身。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

如来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哪四猴?”

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菩萨道:“弟子愚钝,这假悟空纵有神通,能知前后,却因何与悟空同音同相?”如来言曰:“此猴如悟空,非胎而生,乃人眼、耳、鼻、舌、身、意所化也。昔日有金蝉脱壳,修作人身。入佛门,六意摈弃。那六意于幽冥之渊,化作猴身,与心猿相似。金蝉虽性顽乖,亦怀慈悲。取自家心头血,救此猴儿性命。赐名禺魓,与心猿禺魈养在一处。不意他不知感怀,反生坏心。而后金蝉转世,他亦逃下界去,欲除心猿,取而代之。”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相貌与行者七八分相似,眉眼生得最是不同。

如来曰:“孽障好不省事,吾佛门容汝修行,未尝尽绝。你怎敢化悟空相貌,作孽伤生。”禺魓曰:“佛祖容禀,若论作孽伤生,我与孙悟空并无分别。佛若处分,不得徇私。”

说罢,却闻行者冷笑道:“佛祖,弟子打死人不假,也是敢作敢当之辈。佛门若须处分,打散老孙魂魄,投下阿鼻地狱便是。但玉帝此前,已下旨擒拿这厮。他在凌霄殿上,犹敢攀咬,已是欺君之罪。不知下场比起老孙,又该如何?”

噫!那三藏听到此时,已唬得容色苍白,却抓着行者臂膀道:“你怎不好好认得个错,还说出那等言语?佛祖……佛祖可真要处置于你?”行者见其慌张如此,复问出此等傻话,暗想:“师父,你怎这般痴样?徒弟如今已好好站在你眼前了。”

念佛祖避重就轻之言,又忖曰:“我若同师父说,世尊未曾理会妖言,亦未尝怨老孙杀生。那师父多年来,番番教诲我等,时时秉持善念,又算得了甚么?”遂云:“诚如师言,老孙打杀人身,自然有罪。好在佛祖慈悲,许我将功抵过,好生护送师父取经,才是正途。”

长老暗暗松了口气,却道:“那禺魓,也是自食其果,你可是将他交给了玉帝?”行者道:“君无戏言,圣旨一下,便事关三界之主颜面。他此时,依旨就刑矣。”

言讫,忽闻户外有杯盘破碎之声。行者将三藏抱在怀中,喝曰:“谁在那里?还不滚出来!”毕竟不知来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