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孙唐】泅渡·上部 > 【第七十四章】悬剑空垄

【第七十四章】悬剑空垄(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悬剑空垄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却说那行者执意将自身功德回赠三藏,果然激怒世尊。如来无边法力,只轻轻一推,便震得那行者筋骨皆麻。行者捂着胸口,心道:“难怪当年,那蝎精受他一掌,便怀恨于心,使出倒马毒伤他。如来法力广大,自是不虚。”

然行者已非那闹天宫的莽撞顽猴,稍一侧身,佛祖掌风余力,便荡得那菩提树枝丫乱晃。行者张开口,却将树上晃下的晨露,尽数吞下。又合掌盘膝,与佛祖道:“多谢世尊。”

佛祖道:“你分明能避开,却为何不避?”行者曰:“此行路之苦,弟子自知难逃。若得借此磨难重重,了悟修行之要,便是因祸得福耳。”世尊听行者话里有话,只叹一声痴妄,却又问他:“你如此口出狂言,在你心中,我佛门因果,便是无稽之谈么?”

行者原已知晓前生诸事,故也不曾多言,只说一句:“因不实在,果也不实在。业由心造,因果亦可由心回转。”行者思量一回,却望着佛祖,无比坚定道:“弟子乃人心所化,业由我生,亦由我灭。”

那世尊听此狂言,正欲发怒,却见行者至三藏身前,脱其身百衲衣。举之过顶,俯身拜倒,道:“此百衲衣,乃羯霜那国千万民心所向。弟子求佛祖,饶我师父一条性命,以解众生之苦。”佛祖道:“汝昔非觉,汝师肉眼凡胎,软弱无能,何以解众生苦?”

行者道:“然我师父有仁心一颗,佛无力更改因果,而一颗仁心,却可化慈悲舟楫。让人不入六道轮回,免堕恶道,踏足极乐世界,究竟涅槃。老孙愿为佛祖守护这颗仁心,直至因果难逃之日。”

佛祖斥道:“好个狂妄的猴头!”说罢,俯首看那行者,一如五指化山当年。转念,思量他言语,又不由地心生感慨,竟收敛怒容,朗笑不已:“你这泼猴,你这泼猴!虽是顽劣,到底本心灵明。你可知,你方才所言,正是我《大乘佛法》之要也。”

原来那菩萨曾与三藏言,《小乘佛法》乃渡己之法门也。《大乘佛法》却是普度众生之妙义。却有一言,道:“因不实在,果不实在。”正合行者之言,亦是禅门宗法,故世尊欢喜不尽。

须臾,又闻佛祖笑道:“悟空,汝修行才至半途,便参透吾门真谛。此等心性,不可为尘缘所废。此后更须尽心竭力,有始有终,才可早日修成正果。”行者惊曰:“佛祖此言,是肯救我师父也?”如来默然片刻,合掌笑云:“本座何曾说过?”那行者欢欢喜喜、跳跳舞舞至莲座下,磕头道:“多谢佛祖!多谢佛祖!”

佛欲言之,复闻行者云:“弟子求佛祖指点迷津,那九品八方阵,甚难缠结,如何解得?”佛反问言:“汝心中可有数?”行者曰:“弟子曾在羯霜那国寻觅多时,不知那些受难的女娃藏身何处。却忆起吾师徒初来此地,曾过孔庙。那庙甚蹊跷,必有机关。然老孙不擅长机关之术,故不知其窍耳。”

佛祖笑曰:“我为汝指条明路,百年前,人间有巧匠姓赵者。其后人,亦羯霜那国人也,说来,你师徒犹尝借宿他家,与之有些旧缘。若得他相助,定能破开机关。”那行者是个聪明的,闻之暗惊曰:“呀!佛祖所言,莫非是那老杨?怪道他孙儿小小年纪,便能解开那般繁杂的榫卯,这这这……”

行者心中颇有不平,叉腰曰:“佛祖又哄老孙,那赵巧匠的后人,如何姓杨?”佛祖道:“不知释心居士,又为何姓殷?”行者被噎得哑口无言,猴脸儿比方才更红:“佛祖,这却难为弟子。弟子前些日子,才打杀他儿子,今如何开口求助?”

世尊指着行者,却道:“你如今可信你师父教诲: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你师徒与杨家,本是一善缘,今却致此难堪之境地。罪过!罪过!”

行者翻身起,却往菩提树下,抱起三藏肉身,曰:“佛祖,既是弟子之过,吾自当以功赎罪。可弟子,还有一事相求。”

如来蹙眉曰:“悟空,我留你性命,只因心怀慈悲之念。你可莫要得寸进尺,败坏我佛门纲法。”行者挠头道:“弟子已知过矣,不敢造次!不敢造次!但只小事一桩,还请佛祖成全。”

世尊颔首,见行者躬身跳跃,立在他掌心中,不知耳语甚么。半晌,但见世尊神色凝重,同他道:“你如何知晓三藏身处何地?”行者笑曰:“原不甚确定,佛如是问,老孙心中便有数矣。”佛祖知其又弄滑头,咄一声,丢了他去。那行者在地上打了个滚,身上遂被绳索紧缚。

乃见佛祖,动用慈悲法力,化作符咒,自掌中飞出。俄而,却是南海菩萨腾云至此。佛曰:“观音尊者,汝且押他魂魄,往黑暗之渊。见了三藏,但言佛门奉法处置,今后如何,且看他师徒造化。”菩萨合掌道:“弟子谨遵法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