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前往铖和关(1 / 2)
常新进门就见太后面朝佛像跪坐蒲团,闭目敲着木鱼,嘴里无声念念有词。哪怕常新进门的动静不笑,她亦仿若未闻,不见停顿一下。
太后的视而不见,常新并不意外,整整衣袍,跪地行了个叩拜大礼。
“臣,拜见太后。”
木鱼声响了半柱香才停下,然而太后拨弄佛珠,却依旧没有回头搭理常新,又过了半晌,这才睁开眼来,却是目光沉寂的望着面前的观音佛像。
“你来做什么?”太后站了起来,转过身,居高临下的看着常新,看似面容沉静无喜无悲无怒,实则深眸暗涌不息。
“皇上的事,想必太后已经知道了。”太后不叫起,常新便不起,跪伏着道明来意:“臣是来请求太后,协助顺亲王,垂帘代政的。”
太后闻言,嘴角抿出一股狠厉,看似平静的眼底敛藏着汹涌恨意,以及对沈膑生死未卜的挂念忧思。
见太后没应声,常新接着道:“皇上重伤生死未卜,就算让太医前往诊治,臣也实在放心不下,故,打算亲自前往,然而国不可一日无主,顺亲王尚小难当大任,唯太后垂帘代政,方可安稳人心……”
“好一个顺亲王还小,好一个垂帘代政!”太后突然咬牙切齿的打断常新,脸上平静的表情也被扭曲狰狞的恨意取代,以及作为一个母亲,不得不妥协的悲凉:“如果没有你常新,我儿必然儿女绕膝不会后继无人,如今他在前线拼死拼活,这朝堂,却只能交给一个贱人所生的弃子代管,届时若无恙倒罢,可若有个闪失,那弃子名不正言不顺,何以服众?到时臣起异心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你,常新,便是这千古罪人!”
常新身形一晃,对于太后的指责,他无以反驳。
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最终沈膑安然无恙凯旋而归,自然没有问题,可若有不测,那必祸起萧墙,尽管沈膑将沈韧当做继承人栽培的事情众所周知,但毕竟没有诏书,名不正言不顺,又是个黄口小儿,若真生乱子,恐怕也无能为力。
若他常新在还能护着,可……他放不下沈膑。况且,若沈膑真有个什么,他一人独活又有何意义。
他常新非圣贤,无心怀天下之大悟,心眼更是小的除了沈膑容不下再多,若沈膑不在了,这天下谁主于他何干?
“求太后成全!”常新心中百转千回,前往铖和关的决心却未动摇半分。
太后低头,目光沉冷的看着跪伏在地的常新,良久攥紧双手闭了闭眼:“你去吧,这天下,哀家自会替我儿守着,但倘若膑儿有个三长两短,你也不用回来了,既然他那么在乎你,你便誓死追随吧。”
“臣……”听到太后让自己殉葬的话,常新心里没有丝毫抵触,欣然谢恩:“谢太后成全!”
太后神色复杂的看了常新半晌,终是叹了口气,背过身去:“何时起程?”
“新一批需要运往铖和关的粮草已经准备妥当,原本预计几日后启程,但眼下皇上重伤急需医治,所以越快越好。”常新顿了顿道:“臣准备明日便亲自押送粮草启程,带太医赶赴铖和关。”
太后闻言,没再多说什么,只摆了摆手。
常新见了,磕了个头,便沉默的起身离开了。
常新从永寿宫出来就去了澜华宫,交代了沈韧一些事情,又特地把小白公公留下给他,随后便召集大臣做了详细安排,将沈韧和太后代理朝政一事做了交代,拜访过石家,确认再无遗漏,翌日一早,便带着平安,与邱辞安纪裴两人,跟着运粮队伍低调踏上了行程。
京城到铖和关千里之遥,一行人紧赶慢赶了半月才到铖和关。然而城门当前,常新心里的沉重却未有减少,时隔半月,后续情况无从得知,也不知道沈膑的伤势怎么样了。
所幸这铖和关虽然处处是战争残留下的萧条破败,但并不是荒无人烟,城门把守森严,百姓进进出出不多,却有说有笑不失热闹,由此可见,这铖和关至少情况尚可。
照眼前所见的情形看来,沈膑应该还好,不管伤势如何,想来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常新稍稍放下心来。
与守城士兵交换过官文,一行人便被专人领进城去。负责运粮的队伍被士兵带走,而常新邱辞安纪裴连带一个平安四人,则是直接被带去了军营。
“皇上伤势如何了?”前往军营的路上,常新问领路士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