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霸王道杂之(1 / 2)
[乾殇帝后期,袁熙在位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外戚势力逐渐崛起。他重用梁丹等外戚,导致朝政出现一些腐败和混乱的现象。
乾殇帝他优柔寡断,“纯任德教”,过度尊崇儒术,且宠信宦官石显等人,导致皇权旁落、朝政混乱,社会矛盾激化,大乾在他统治下走向衰落。
班固在《乾书》中评价“殇帝多才艺,善史书。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明帝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既肯定其才艺与尊儒,也指出其优柔寡断致使明帝之治的功业衰败,同时也认可其宽宏、恭俭等品德。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涉及乾殇帝时期的评论有10篇,绝大多数是批评性的。他认为乾殇帝“帝弱而寡断”,不过也觉得其对天下危害不大,宦官石显只是排除异已,尚未对百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元气未大伤。]
[过度推崇儒家,只会导致文官势力得到加强,皇权得到衰弱。]
[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只看到其积极的,而忽略其消极的。]
[事实证明我那帅气又迷人的老祖宗昭文帝的“霸王道杂之”才是正解。]
[什么是“霸王道杂之”]
[昭文帝的“霸王道杂之”是一种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霸”指法家的严刑峻法、权谋之术,用以维护统治秩序;“王”指儒家的德政、教化,用来感化百姓。昭文帝通过这种理念,在人才选拔上德才并重,法律执行上宽严相济,经济调控上政府干预与关注民生相结合,实现了“昭文盛世”。]
当袁泽看到天幕曝光昭文帝实行“霸王道杂之”时,第一反应是震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上浮现的文字和画面,内心充满了疑惑。
袁泽心跳突然不受控地加快。他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衣角,一个荒诞又大胆的念头如野草般疯狂生长——不会昭文帝就是他自已吧?
天玄帝听闻这番关于“霸王道杂之”的言论后,微微颔首,陷入沉思。他想起乾殇帝过度尊崇儒术带来的种种弊端,心中对昭文帝的治国理念愈发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