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 第132章 辛弃疾

第132章 辛弃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旁边年轻镖师接话:“‘词中飞虎’?既能写又能打,这才是真本事!比那些只会在朝堂上耍嘴皮子的强多了!”

【回溯往昔,辛弃疾出生于天玄五年,从小就生活在草原边境的历城上,被匈奴人占领接近200年,他打落地起,就没见过乾朝的旗帜,只在爹娘的眼泪里听过“故国”二字。】

博主的声音放缓,带着几分唏嘘,“历城那地方,山是好山,水是好水,可匈奴的马蹄子天天在街面上踩,家家户户门口挂着胡服,孩子们被逼着学胡语,谁要是敢说句乾朝话,立马被鞭子抽得皮开肉绽。”

翰林院编修听到此处,眉头紧锁:“生在敌占区,犹如在刀尖上过日子,能保住性命已是不易,还要心怀故国,难上加难。”

另一个官员叹气:“是啊,就像田里的麦子,被石头压着还想往上长,这股劲儿得多大。”

【可辛弃疾他爹娘不一般!他爹辛文郁是个教书先生,白天给匈奴小崽子当夫子,晚上关起门来,就把《春秋》里的“华夷之辨”往辛弃疾耳朵里灌,用烧火棍在地上画乾朝的地图,说“这是咱的根”。

他爷爷辛赞更狠,以前是乾朝的官,匈奴来了没跑成,表面上给匈奴当参谋,暗地里带着辛弃疾爬遍历城周围的山,指着哪儿能藏兵、哪儿能设伏,说“记着,以后杀回来用得上”。】

街市口,一位老秀才抹了把眼泪:“这才是家教!国破家亡时,爹妈就是孩子的故国。”

卖糖糕的王老汉也跟着叹气:“不容易啊,白天装孙子,晚上教儿子报仇,这心里得多苦。”

【于是辛弃疾打小就憋着股劲。别的孩子在玩泥巴,他在练扎马;别的孩子背胡文,他在被窝里默兵书。

十五岁那年,他爷爷给他凑了盘缠,说“去大乾边看看”,他就揣着块乾朝旧玉佩,一路混在商队里往南走。

路过黄河时,他趴在船舷上哭,说“这水是咱乾朝的血”,对着河水磕了三个头,发誓不把匈奴赶到漠北就不回来。】

东宫之中,袁泽正听着侍卫描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十五岁便有此等见识,难得。黄河之誓,重于泰山,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诸葛明在旁点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辛先生年少便立此誓,根基已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