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 第181章 平安佩

第181章 平安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却说:“当官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吗?要是怕得罪人就啥也不敢干,那还不如回家卖红薯!”——话糙理不糙,这才是当官的本分!】

【有回他去地方巡查,发现有官员为了政绩,逼着百姓把良田改成桑田,结果粮食减产,百姓怨声载道,饿死的都有。

他当即上书弹劾,把那官员办了,还奏请陛下让百姓改回种粮食,自已则留在当地,跟着老农学看墒情、选谷种,愣是把耽误的收成给补了回来,百姓都快把他当神拜了,给他建了生祠呢!】

【当地百姓给他送了块“为民做主”的牌匾,他死活不收,说:“这牌匾该给陛下,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事。”

最后那牌匾被他挂在了县衙门口,他说:“让后来的官都看看,百姓要的是什么!”——这招高啊,用牌匾给后来的官敲警钟,谁要是敢胡来,先看看这牌匾!】

听到这儿,集市上瞬间安静了。卖肉的屠户剁肉的刀停在半空:“这话在理,当官的要是都能想着分内事,咱日子能差吗”;

算卦的先生摇头晃脑:“比起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这样的官才是百姓的福气哟”。

【赵渊这辈子,怼过的人能从午门排到永定河,估计能绕京城三圈!】博主突然掰着手指头数,语气轻快得像在说趣闻。

【但帮过的人,能从永定河排回午门,估计能绕京城五圈!

有被他骂过的御史后来感叹:“被赵铁嘴怼一顿,当时气得想撞墙,回头想想,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啊!不怼我,我还醒不过来呢!”】

【其实啊,赵大人这人,看着凶巴巴的,心里比谁都软。】博主的声音轻轻响起,【他怼人,是怕大家走了歪路;他较真,是怕差事办得不妥,苦了百姓。

就像冬天里的老棉袄,看着不起眼,穿上才知道有多暖和。大乾有这么位“赵铁嘴”“赵卷卷”,是陛下的福气,更是百姓的福气啊!】

【三十多年,赵渊看着袁泽一点点成长如今说一不二的圣君。他自已呢,也老得快走不动道了,日子怕是没多少了。】

【“这三十多年的师徒情分,哪还分什么君臣啊,在赵渊心里,昭文帝早跟自家半拉儿子似的了。

就说他快不行的那年吧,躺床上动都费劲,却非要亲手给袁泽刻块平安佩。咱乾朝有这讲究,家里添了小孩,长辈总得弄块玉刻成平安佩,让孩子戴着,求个平平安安,没病没灾过一辈子。”】

【“咽气前,赵渊拉着昭文帝的手,气都快喘不上来了,还一句句说得清楚:‘陛下心里装着天下人,这是百姓的福气。可我啊,就盼着你也能多疼疼自已,别总为了江山把自个儿熬坏了。’”】

博主叹口气【:“说完这话,就这么去了。”】

【“赵渊走后,昭文帝愣是穿了三个月白衣服,宫里外头的热闹事儿全停了,全国上下都为他难过。这情分,哪是普通君臣能比的?”】

博主咂咂嘴,有点遗憾:【“说起来也可惜,赵渊亲手刻的那块平安佩,到现在也没找着,连点影儿都没有。

不然真想瞅瞅,那上面是不是刻着最简单的平安俩字,就跟他这人似的,看着严肃,心里头全是热乎劲儿。”】

赵渊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皇宫那边,眼神有点发直。

【他这辈子,向来板着脸,没多少软乎时候。可到了最后,费那么大劲给袁泽刻那玉佩,还说那些贴心话——想来,这师徒情分是真钻到骨头里去了。】

【身为皇帝,威风得很,可自已走了之后,他能穿三个月素衣,让全国都为自已哀悼,这份情,早就超过一般的君臣了。这样的弟子,值了。】

赵夫人从屋里出来,走到他旁边,轻声说:“你这一辈子,陪着太子殿下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太子殿下待你又这么重情重义,值了。”

她当年嫁给他,就是看中他实在正直,压根没想过能有今天这光景。现在看来……

赵渊望着天上的云彩,轻轻“嗯”了一声,眼里闪过一丝暖意。

说完,光幕彻底暗了下去,只留下满殿沉思的文武百官,和那位站在殿中,背影虽苍老却依旧挺直的赵渊。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光,仿佛在为这位直臣的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