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灵机一动(2 / 2)
袁泽瞪大了眼睛:“老黄牛?老爷子这坐骑挺别致啊!不过重点是方子!诸葛先生,快记下来!
白起,你也帮忙记一下!”
诸葛明含笑运笔如飞,白起则一脸严肃地…试图用剑尖在地上刻字,被袁泽赶紧拦住:“哎哟我的将军,咱用纸笔,纸笔!”
民间更是疯狂。“当家的!快拿炭笔来!记墙上!”
“儿啊,你字写得好,快抄下来!”
“哎呀我不识字啊!谁抄好了念一念啊!”
一时间,笔墨纸砚价格飙升,识字先生被争相邀请,整个大乾仿佛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抄方子”大会。
药铺里,方子上提到的几味药材瞬间被抢购一空,掌柜的笑得见牙不见眼,连夜派人去外地调货。
博主看着弹幕上热闹的场景,笑得合不拢嘴:【我就知道你们会截图!毕竟谁不想给自已留条“后路”呢?
不过咱得说句公道话,青州疫情能被控制住,多亏了昭文帝稳住大局,再加上扁鹊的“神药”,俩人手拉手才把这场危机化解了,前后也就一个多月,算是“速战速决”!】
【经此一役,扁鹊的名声彻底火了,就跟现在的网红突然上了热搜似的,全大乾都知道有个“能治瘟疫的医仙”。
但“人红是非多”,这话放古代也一样,麻烦很快就找上门了!】
博主故意卖了个关子,喝了口奶茶才继续说:【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职业鄙视链”啊——当官的在最顶端,然后是读书人,接着是农民、工匠、商人,而医者,居然跟“贱籍”划等号!
你敢信?就因为扁鹊是个大夫,就算救了再多的人,在那些贵族眼里,还是“下等人”!】
【所以扁鹊名声大噪后,夸他的人多,找他麻烦的人更多,就跟苍蝇见了蜜似的,甩都甩不掉!】
【最冤的一次,发生在太初四年——扁鹊被请去京都给一个姓赵的老家主看病,结果病人没治好,还直接“咽气”了!
赵家二话不说,把扁鹊捆起来扔进大牢,罪名是“医术不精,草菅人命”!】
这话一出,天幕瞬间被“问号”刷屏——当然是观众的反馈。
当下大乾,众人反应各异。
京都,某赵姓世家大宅内。现任家主赵老爷手一抖,茶杯“哐当”落地。“京都”“赵家”“老家主?…那不就是我爹?!”
他脸色瞬间惨白,“未来…未来我赵家会干出这等蠢事?!冤枉医仙?!还是救了无数人的医仙,这这这…这简直是自掘坟墓!”
堂下他的几个儿子们也慌了神:“爹!怎么办?这事要是被陛下和太子知道了…”
朝堂上,一些与赵家不睦的官员已经暗自记下,准备以后有机会就参一本“治家不严,纵容族人诬陷良医”。而受到扁鹊典,恩惠的官员则面露愤慨。
天玄帝眉头紧皱:“竟有此事?医者救人,反遭诬陷,岂有此理!
传旨,申饬京兆尹,日后凡有涉及医者纠纷,务必详查,不得偏听偏信!若再有诬告者,反坐其罪!” 他这是提前给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打预防针了。
袁泽更是直接跳了起来:“啥?把我未来的恩人抓进大牢里去了?还是赵家?哪个赵家?
是不是那个总跟我老师唱反调、家里田产多得吓人的赵家?前几天新政抓人让他们逃过一劫,好啊!可算让老子抓到…呃,是发现到你们的小辫子了!”
他摩拳擦掌,对诸葛明和白起说:“记下来记下来!到时候咱们得第一时间去捞人!还得让赵家好好出出血!”
诸葛明笑道:“殿下稍安勿躁,届时自有律法公道。”
白起则冷冷道:“末将可去‘请’赵家人问话。”
长安民间百姓更是议论纷纷。“赵家?是不是城南那个赵半城?”
“肯定是他们!为富不仁!”
“扁鹊先生这样的活菩萨也敢冤枉!忒不是东西!”
“以后生病都不去找他们家开的药铺了!”
“对!抵制他!”
博主清了清嗓子,继续揭秘:【咱先说说这“冤情”的来龙去脉啊——那赵家老家主都八十多了,病得只剩一口气,说白了就是“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扁鹊一进门,搭着脉就心里有数了,直接跟赵家人说:“老爷子最多活三天,准备后事吧,别折腾了。”】
【结果赵家人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当场就炸了:“你胡说!我爹还没说谁是下任家主呢,怎么能死?你必须把他治好,治不好就把你送大牢!”】
博主模仿着赵家人的嚣张语气,还夸张地叉着腰。
【咱扁鹊也是个老实人,架不住人家威逼利诱,只能硬着头皮开了个“吊命方”,用人参、当归这些名贵药材拖着。
但你想啊,人都快不行了,就算吃龙肉都没用,老爷子还是没力气说话,更别说指定家主了。】
【赵家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居然干了件“蠢到家”的事——偷偷把扁鹊开的药加了三倍剂量,以为“药下得越重,好得越快”。
结果呢?老爷子直接“享年八旬”,提前去见阎王爷了!
有句话说的好啊,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
赵老家主,“……真的是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