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孤身涉局(1 / 2)
进来的是案件审理室的主任,一位姓冯的老同志,面相敦厚,但眼神里透着谨慎。
“肖书记,我来向您汇报一下近期审理室的主要工作……”
冯主任的汇报条理清晰,但避重就轻,对于一些明显存疑的线索,要么一语带过,要么解释为“历史遗留问题,查证困难”。
肖北一边听,一边翻看着冯主任带来的卷宗。
其中一份,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关于市属重点企业“沧澜建工集团”高管层涉嫌利益输送的举报。
举报信内容详实,线索清晰,但似乎在审理室搁置了很久。
“这个案子,为什么迟迟没有推进?”
肖北直接问道。
冯主任面露难色:
“这个……肖书记,建工集团是我们市的利税大户,关系重大。而且,举报涉及的几位副总,在系统内根基很深,背景复杂。之前……段书记的意思也是,要稳妥处理。”
肖北明白了,这就是段名扬给他的下马威,也是一个试探。
看他这个新来的“猛将”,是会遵循现有的“游戏规则”,还是会不管不顾地烧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材料先放我这里,我仔细看看。”
肖北没有当场表态。
冯主任如蒙大赦,连忙告退。
肖北独自在办公室里,翻开那份关于“沧澜建工”的举报材料。
里面的内容,让他皱起了眉头。
涉及的金额巨大,手法隐蔽,而且,其中一个被提及的关联公司名字,他似乎在哪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他拿起内线电话,打给了新任的秘书(由组织安排,并非原巡视组成员):“
请帮我调一下沧澜建工集团近三年的重大项目招投标资料,以及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档案。”
他需要证据,需要像在巡视组时那样,建立起属于自已的信息渠道和可靠团队。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王磊,但调动手续繁杂,短期内不可能过来。
陈墨和李铮,也各有任用,分散到了其他部门。
他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孤身上任”。
下午,他主持召开了一次分管部门工作会议。
信访室和案件审理室的负责人及相关骨干参加。
会议上,气氛微妙。
大家对这位新副书记既好奇又敬畏,发言多是照本宣科,态度恭敬但缺乏深度交流。
肖北没有急躁,他知道,打开局面需要耐心和契机。
他让秘书把堆积的、尚未处理的信访件都搬了过来。
他打算用最笨的办法,亲自梳理,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也借此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模式和人员状态。
期间,段名扬偶尔会路过会议室,看似随意地瞥了一眼,然后面无表情地离开。
肖北清楚,他必须尽快找到立足点。
下午,他独自在办公室翻阅信访记录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刘秀芬(老刘的女儿)。
信是前几天写的,内容不再是控诉“梧桐巷”的遭遇,而是反映了新的问题:她父亲出院后,在原址租房等待新方案期间,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骚扰,警告他们“不要再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