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碧玉初妆牵丝戏(玖)(2 / 2)
司马亮看着碧玉,看着她那双明亮眼眸中透出的智慧、勇气与镇定,心中所有的恼怒、焦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欣赏、敬佩与喜悦。
他快步走下台阶,来到牛车前,伸出双手,朗声笑道:“何罪之有?爱妃临危不乱,巧计脱身,更兼不慕虚荣,乘牛车而归,此等慧心与气度,实乃本王之幸,王府之幸也,快……快请起。”
他亲自将碧玉扶下牛车,执其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面向满堂宾客,坦然道:“诸位!今日之事,虽有小恙,然恰可见新人慧质兰心。此乃天赐良缘,礼已成,宴照旧,诸位请尽兴。”
宾客们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才子孙毓更是击节赞叹:“新王妃处变不惊,化险为夷,真乃女中诸葛。这段‘错轿奇缘’,必成千古佳话。”
是夜,汝南王府张灯结彩,盛宴重开,比先前更加热闹。而那场突如其来的“花轿乌龙”,非但没有成为笑柄,反而因碧玉的机智应对和司马亮的坦然处置,演变成了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插曲。
至于洞房花烛夜,是否如寻常夫妻般温存缱绻?却又生出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趣事。原来,司马亮与碧玉携手入得洞房,红烛高烧,瑞香氤氲。司马亮见案头摆放着几卷书册,信手拿起一翻,竟是碧玉平日读的《庄子》,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娟秀的批注。其中一处关于“逍遥游”的见解,颇为新颖独到,与司马亮平日所思略有出入。
王爷一时兴起,便指着那处批注与碧玉讨论起来。碧玉初时还有些拘谨,但谈及学问,便渐渐放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从“逍遥游”辩到“齐物论”,又从“庖丁解牛”论及治国之道。红烛燃尽了一支又换上一支,窗外月色渐西,这对新婚夫妇却越辩越精神,早已忘了洞房花烛的本来之意。
直到门外传来侍从小心翼翼的咳嗽声,提醒王爷和王妃早些安歇,两人才相视一愣,随即不禁莞尔。司马亮抚掌大笑:“妙极,妙极,古人云‘红袖添香夜读书’,本王今日方知,何为‘红袖辩经夜忘眠’。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碧玉亦掩口轻笑,颊生红晕,灯下看来,更觉娇媚无限。
这一夜,汝南王府的新房之内,未有寻常的温存软语,却充满了思辨的清谈雅趣。而这段“洞房辩诗”的趣闻,不久后也在亲友间悄悄流传开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