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沿江而下(2 / 2)
然而此噩耗如尖刀刺入胸膛,让他意识到战局已无可挽回。
一旦孙权陨落,江东势必陷入混乱,即便坚盾营无法突破当前防线,亦能从其他方向侵袭,江东最终将落入贾诩之手。
他苦笑,笑容满载悲怆与不甘。
忽而,他高声下令:“传令全军,准备撤退!”
诸将愕然,目光疑惑。
凌操素来刚猛,今竟示弱?但见其眼神凛冽,无人敢违抗。
“若主公已逝,我们又为何而战?”
他近乎咆哮。
诸将沉默。
号角吹响,凌操大军开始撤离。
徐荣目睹此景,错愕不已,未曾想到凌操会在此刻退兵。
很快,徐荣便收到了来自前线的消息,得知甘宁成功突袭孙权大营,并亲手将其击杀,导致江东大军陷入混乱无主的状态。
这个消息令徐荣伫立良久,难以置信。
“甘宁那家伙,竟如此厉害?”
“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他的部队难道比我的坚盾营还要精锐?”
徐荣握着大刀,遥望庐江大营的方向,心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实际上,徐荣早已察觉到贾诩派甘宁潜伏江东腹地必定有其深意。
他本以为,甘宁这支奇兵只是辅助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取胜而已。
然而,徐荣怎么也没想到,甘宁才是这次进攻江东的核心力量!
徐荣擅长正面强攻,而甘宁则更倾向于冒险奇袭。
两人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这也导致徐荣对甘宁的能力认知不足。
在庐江城的大殿内,孙权的 静静躺在 ,四周一片死寂。
殿外战旗飘扬,甘宁与徐荣率领的军队已经完全掌控了庐江城。
贾诩缓步进入大殿,目光扫过孙权冰冷的 ,随后转向身旁的甘宁与徐荣,嘴角浮现笑意:“甘将军,徐将军,此次迅速攻克庐江,实属意外之喜。
江东局势,因你们二人得以扭转。”
甘宁披挂铠甲,神情刚毅,朗声笑道:“军师过奖了,若非您的妙策,我等怎能如此轻易夺城?”
徐荣亦点头附和,语气沉稳:“全赖军师运筹帷幄,才有今日捷报。”
贾诩摆手制止他们行礼,走到孙权尸身前仔细查验,确认无误后,目光坚定地说:“江东大局初定,但仍需清理余患。
我们要尽快夺取其余城池,彻底铲除江东残余势力。”
甘宁与徐荣领命,明白尽管胜利在即,但战后清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深夜的大营内,灯火通明,战图铺陈开来,贾诩目光锐利,如利刃划破黑暗。
江东局势初定,但这不过是开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存亡。
甘宁走在队伍前列,眼神坚定,他清楚此役意义非凡——不仅为胜利,更为安定江东。
另一边,徐荣正指挥士兵修复被战火毁坏的城池,他治军严谨,让原本混乱的庐江渐次恢复秩序。
即便百姓对新政权有所疑虑,但井然有序的部署渐渐消弭了恐慌。
贾诩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大局既定,成败在此一举。
徐荣、于禁听令,速取鄱阳与建安,以迅雷之势震慑敌胆,乱则可乘机取胜。”
两人对视片刻,默契十足地点点头,齐声道:“必不负重托!”
而后,贾诩转向甘宁,目光深邃:“甘将军,会稽乃吴国核心,需雷霆出击,不留余地。”
甘宁握紧手中的铁链,豪情万丈:“军师请放心,我甘宁自当直捣黄龙,让吴国覆灭于脚下。”
三人领命而去,各自奔赴战场。
这一夜无眠,三支大军分头行动,随着战鼓轰鸣,江东大地硝烟四起,旌旗蔽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徐荣与于禁率领的部队如脱缰野马,冲破夜色的束缚,快速且悄然移动,宛如鬼影在暗夜中穿行,不给敌人一丝喘息空间。
短短数夜,他们声东击西,令鄱阳和建安猝不及防。
趁江东因孙权去世、群龙无首之际,徐荣与于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两城,使江东疆域进一步收缩。
只需等待甘宁完成最后一步,此番战略目标即可达成。
此刻,甘宁率精锐绕开要塞,直取江东核心——会稽郡。
行军途中不拘细节,有时甚至不带粮草,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甘宁深知,若奇袭成功,吴国京都便形同 之心,任由他们宰割。
抵达会稽郡时正值深夜,他毫不犹豫,果断指挥,军鼓骤响震天。
这是约定信号,他持刀跃上城墙,将士随之士气高涨,纷纷攀城而上。
“兄弟们,随我冲锋!”
甘宁怒吼如雷,身先士卒,长刀翻飞,所向披靡,每过一处皆有哀嚎。
城内守军尚在睡梦中,便被这突袭惊醒,仓皇拿起武器,却无力组织有效抵抗。
“敌袭!敌袭!”
慌乱呼喊四散,但为时已晚。
甘宁的水军以无匹之势涌入城中,迅速控制关键位置。
在猛烈攻势下,会稽郡守军溃不成军,如秋风卷落叶般被彻底清除。
与此同时,另一支紧随的大军赶到会师,随即沿江而下,直指江东国都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