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反击之时(1 / 2)
与此同时,刘煜于辽东部署事宜,亦派小队潜入周边察探燕国动静。
消息迅速传至燕王耳中,刘煜遂召集众将,部署战备:“燕国已知我方动向,须严阵以待。”
贾诩与李儒相视一笑,心知此役非同小可。
忽一日,一神秘使者至刘煜军营,身着华服,神情严肃,持一卷羊皮地图。
“吾乃燕国使者,特来商谈。”
使者恭敬言道。
刘煜眉间微蹙,警觉问道:“何事?”
使者摊开地图,指一地界:“敝国陛下对将军远来甚感好奇,然仍愿修好,盼两国和睦共处。”
贾诩与李儒对望,刘煜沉吟片刻,答曰:“我等初至此地,不知规制,既贵国示好,自不愿相争,请转告燕王。”
使者展颜点头:“将军贤明,此为陛下所赠,还请笑纳。”
刘煜略加思索,终应允。
然此和平仅是暂时之策,刘煜蓄势待发,待粮草充足、兵力齐备,必与燕国一决高下。
使者离营时目睹十万精兵之威,内心忐忑。
回至燕廷,使者肃立正殿,向燕王喜及群臣详述辽东情形。
提及十万劲旅时,满朝寂静,燕王面露惊恐与焦虑,目光闪烁不定。
十万精兵...燕王喜低声呢喃,目光投向身旁的将军与谋士。
大将军悄然靠近,轻声对燕王喜道:"陛下,此等情形下,我军与之相较如蝼蚁。
为今之计,需早做准备。
"
燕王喜颔首,眼中透出决然:"速召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
片刻后,燕国朝廷灯火辉煌,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他们围坐于宽敞的殿内,神情凝重,气氛肃穆。
"诸位,辽东这支神秘大军,已成我国心头大患。
"燕王喜起身,语气笃定。
老臣出列,拱手道:"陛下,虽其言愿和平相处,然强敌当前,不可掉以轻心。
若存异心,实为我邦莫大危机。
"
将军呼应:"正该即刻行动!"
燕王喜点头:"朕已有定论,拟联合赵、齐等邻邦,共抗此突来之危。
"
群臣交头接耳,或赞成,或忧虑。
然而,在燕王喜的坚持下,众人达成共识。
随即,燕国遣使至赵、齐等地,呈递求援之意。
同时,暗中强化边防,以备不测。
半月之后,刘煜于辽东部署后勤军力。
三国粮草均已到位,他终于能放手施展。
刘煜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已引燕国关注,更可能招致邻国警觉,故决意速战速决。
"主公,我军处境颇为微妙。
"贾诩沉声道。
"即便我军强盛,亦向燕国表露善意,奈何地处荒野,身份尴尬。
若久拖不决,恐遭邻国合围,后果堪忧。
"
刘煜目光如炬:"粮草已至,我已命赵云勘察地形,择机出击。
"
李儒与贾诩相视一笑,齐声道:"主公智略过人!"
十万大军势如破竹,直指燕国。
燕王喜闻讯,怒不可遏。
他伫立殿前,紧攥座椅扶手,青筋暴起,眼中燃着熊熊怒火。
使者跪伏阶下,声音微颤:"大王,敌军正逼境而来,其行军迅猛,似蓄谋已久。
" 王廷寂静无声,唯有玉杯落地的清脆裂响打破沉寂。
燕王喜怒极摔杯:"果真凶悍!"
将渠,燕国重臣,肃然上前:"大王莫怒,当速调兵遣将,于衍水设防,以逸待劳。
"
燕王喜稍敛怒容,点头允诺:"依计行事,命太子丹督战。
"
燕国迅疾备战,将士奔赴衍水。
军营内,号角催征,士气高昂。
铁骑呼啸,刀剑交鸣,风声呼啸,战意激昂。
徐荣率前锋至衍水,遥望燕国防线,冷笑:"区区防御,不足为惧。
" 副将劝道:"初来乍到,未知虚实,须谨慎应对。
" 徐荣轻蔑一笑:"不妨一试,让燕王尝尝厉害。
"
燕国防线前,太子丹目光坚毅,他高声激励将士:"为了燕国,为了家园,全力一战!"士兵们热血沸腾,呐喊声响彻云霄,战意高涨。
乐乘立于高地,神情凝重,眺望敌阵。
衍水河畔,寒风凛冽,气氛紧张。
徐荣,赵云麾下先锋官,立于冰河之上,北风猎猎,战旗飘扬,他的目光专注而坚定,直指对岸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