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 / 2)
街巷寂静,民户紧闭门户。
匡章早候于此,见二人至,微笑发问:“将军缘何至此?”
“吾来意在于博取燕王信任,然今观之,似多余矣。”
“确如此,秦开旧部根基深厚,扎根蓟城,刘煜败于燕王亦属常理。”
匡章话毕,贾诩引徐荣前来。
匡章审视贾诩,拱手问道:“阁下是谁?”
“在下乃秦开旧部,二位将军既已领军入城,请妥善安排士卒,我家主公即刻设宴款待。”
贾诩话音刚落,匡章与田单相视一眼。
“大宴无须备,刘煜尚有援军未至,此刻生死攸关,若其旧部亲临蓟城,我等需合力抵御,此时宴饮实为不智。”
匡章亦深知此理,若汉军再来,士兵皆沉溺酒色,何以御敌?
届时不过一群醉鬼,必遭汉军攻陷,绝非良策。
贾诩摇头:“刘煜已被擒,汉军若进犯,我方有其人质,何惧之有?将军多虑了。”
“罢了!”
贾诩转向太子丹,太子丹觉此人甚是陌生。
燕国旧部多熟识,唯独贾诩未曾谋面。
身为燕国储君,他对群臣了如指掌。
“先生面貌生疏,似未见过?”
“太子无需诧异,我本是秦开将军旧部,因年迈隐退,居于府邸多年。
直至刘煜攻占燕国,由我引导秦开将军旧部拿下蓟城。”
“那时,太子已出使齐国。”
贾诩一番言辞,太子丹深信不疑。
“在下冒昧,还请先生莫怪。”
“无妨,劳烦太子引齐军至军营安置,我等即刻设宴款待。”
“随后,请太子前往城门,免得田忌将军不信。”
“是。”
太子丹领命。
如此一来,匡章与田单大军被调离,虽在意料之外,却别无他法。
太子丹安排齐军妥当后,朝城门行去。
尚未登城,赵云与乐毅拦住去路。
枪尖直指太子丹!
“乐毅,你意欲何为?”
“太子勿怪,非是臣背叛,今刘煜才是明主,唯他能守此燕地,他人难及。
此事至关重要,请太子暂且听从。”
“若不然,我等难保太子能见燕王。”
乐毅神色肃然,太子丹面露惊恐。
果然……燕国仍在刘煜掌控之中,燕王不过是棋子而已。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子丹万般无奈,也只能接受现实。
“城中百姓如何?”
“太子宽心,刘煜已备粮草,妥善安置百姓,更令流民定居蓟城,一切安好。”
太子丹长叹一声:“如此便好,只要我燕国民众平安,我便无他忧。”
“成败无足挂齿,父王信刘煜,他亦是仁厚之君。”
太子丹说完,登上城门。
燕王见太子丹被赵云押上,父子相望,默然相对。
他们彼此心知肚明,此刻无需多言。
太子丹向刘煜行礼:"参见主公。
"
"免礼。
你与燕王始终是燕国之主,我不过暂时代理这片土地罢了。
"刘煜说道。
太子丹疑惑不解:"主公之意,小婿尚不明确。
"
"燕国乃附庸之邦,我志在统一天下,成就太平盛世。
若太子与燕王愿效忠于我,我定保燕国安定繁荣。
"
刘煜话音刚落,燕王叹息一声。
"儿啊,刘煜确实是一位明主。
若我燕国不肯归顺,迟早会被齐国或赵国吞并。
"燕王接着说,"我已看清世间万象,能在这乱世立足者,必是以天下苍生为念之人。
追随刘煜,听从他的号令,才是正道。
"
燕王话毕,太子丹立即领命。
原本以为刘煜是个暴君,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尽管不清楚刘煜是否真能统一六国、开创太平盛世,但在太子丹看来,刘煜收留流民、入城不妄杀之举,足以表明他心中已有筹谋。
明主者,唯心系百姓黎庶者方能称为明主;庸主则不然,只懂杀伐而不晓退让,那才是庸碌无为之辈。
此时,贾诩带着匡章和田单两位将军来到府中。
二人入内后,发现府内早有刀斧手埋伏。
匡章和田单大惊失色,迅速拔剑相对。
贾诩冷眼看着二人:"二位将军,贵国局势已定,望二位早日归降,莫要与我主公为敌。
"
"这蓟城由燕王掌控,何来你所谓的主公?你莫非是秦开的旧部?"
"二位言重了,我既非秦开部属,亦不受制于二位的言语。
"
“两位将军应当明白,狡兔已死,走狗难存的道理。
我家主公怜惜贤才,不愿杀害,还望二位能理解。”
贾诩话音刚落,匡章与田单便勃然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