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识大体(2 / 2)
刘煜转向乐毅问道:“乐毅,你怎么看?”
“回主公,我也无从得知。
我虽与张仪相熟,但此人深不可测。”
“本该在府内设伏,待苏秦策反成功,便可一举除掉这两名谋士,以免日后成患。”
乐毅心中愤懑,他难以理解刘煜的决定。
刚才若能在府内布下伏兵,一旦苏秦成功策反张仪,他们就能行动,一举铲除隐患。
如今却只能任由苏秦与张仪在府中交谈,届时张仪的心思恐会发生变化。
这对他们而言极为不利。
刘煜摇头道:“我知道你们都怀疑张仪,但暂且安心吧!”
“我有识人之能,相信他会出城。”
要知道,这儒生诡计多端,为达成目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乐毅与赵云仍不明所以,刘煜为何如此笃定?
一旦张仪受魏惠王重用,魏军出城围捕,刘煜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就在两人疑惑之际,邺城大门前,一骑疾驰而出。
张仪纵马疾行,直奔刘煜而去。
\"主公,此或为张仪之计,他身后恐有魏军尾随。
\"乐毅与赵云严阵以待。
若此人胆敢使诈,必将其格杀!
\"二位莫急,依我观之,张仪非如此之人。
\"刘煜下马,张仪亦随之下马,拱手致歉:\"让主公久候,实属不该。
\"
\"先生此行,当已告知苏秦?\"刘煜问。
张仪大惊,料不到刘煜竟知情。
\"出城后,我本欲敷衍搪塞,然主公慧眼,我难逃其察。
\"张仪轻咳一声。
\"先生可知,此处乃魏国辖地,魏惠王若知主公在此,定遣兵来犯。
此举未免轻率。
\"乐毅语气中带了几分责备。
张仪摇头:\"诸将过虑,我只是陈述己见,意在利国,并非泄密。
魏惠王若欲动武,此刻早已倾巢而出。
\"
刘煜望向邺城,果然并无异动。
\"吾信先生,速离此地,久居易生变故。
\"
\"遵命!\"刘煜遂率众离去。
苏秦目送张仪远去,心中五味杂陈。
今后再见,恐成对手。
庞涓忽至,苏秦迎上前:\"军师何来?\"
苏秦轻叹一声,“我在怀念一位旧友,当年带他入魏,承诺助他得大王重用,可最终却未能兑现。
邺城生变后,他便离去。”
庞涓眉间微蹙,“先生说的是都尉张仪?”
“军师亦识得张仪?”
“我和孙膑同为鬼谷 ,你与他也出自一门,按理说,你该称他师兄,不知是否恰当?”
“军师所言甚是。
不过既为大王效力,还是依尊卑之序称呼为好。”
“先生何必如此拘泥?你我皆是魏国臣子,无需分高低。”
“听说张仪才华卓绝,可惜李俚屡加打压。
我本欲亲自拜访,无奈诸多事务缠身,终未成行。
如今他离魏,或许也是幸事。”
“乱世之中,自当有凤栖良枝。
想来张仪定能找到明主。”
庞涓道。
“但愿如此,只是日后若再相遇,恐成敌对,实令人唏嘘。”
庞涓凝神思索,“未能效忠旧主,将来难免兵戎相见。”
苏秦心绪难平,而此时张仪已随刘煜前往蓟城。
庞涓隐约察觉异样,当初听闻西门豹帐下有一谋士张仪,常为其出谋划策。
如今西门豹已逝,张仪也随之离开……此事必查清原委。
魏国内,魏惠王因西门豹之死震怒,欲令吴起出兵,以庞涓为军师攻齐。
群臣劝阻,若此时伐齐,唇亡齿寒,恐汉军趁机犯境。
权衡之下,魏惠王作罢,但要求齐王给魏国一个交代,否则将挥师攻齐。
齐国临淄,齐威王归朝,脸色阴沉。
田单、田并、田岱等大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语。
魏惠王企图以西门豹之事为借口进攻齐国,手段实在卑劣。
魏惠王指责西门豹之死是齐威王所为,而齐威王则反指魏惠王。
双方各执一词,实则皆因维护自身利益。
此时,孙膑开口道:“大王,魏国国内恐怕也是一片混乱。”
“我师兄庞涓为人正直,他清楚西门豹之死与我们无关。”
“即便如此,魏惠王与吴起等人怎会轻易相信?”
齐威王认为孙膑此言不过是自我安慰。
田单冷哼一声:“魏国太过分了,不必再与其纠缠。”
“直接出兵攻打魏国,拿下邺城后再深入魏境!”
田单与田岱等人均已准备就绪,只待齐威王下令。
齐威王却摇头道:“我知道魏国国力不及我国。”
“之前魏国联合韩国欲攻我国,有田忌将军时已将其击退。”
“如今田忌将军不在,汉军又驻扎蓟城,刘煜必会趁机袭击我军后方。”
齐威王并非愚钝之辈。
刘煜何许人也?
一旦让刘煜有机可乘,他定会全力攻齐。
占领黄河以北的齐地后,刘煜便占据两国疆域,称霸天下便成定局。
孙膑点头称是:“大王识大体。”